国内程序员的天空,没有太阳,都是一颗颗划过天空的流星
个人现状
我是一个程序员,更具体点是游戏前端程序员,在这个行业已经工作13年,一路艰难,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但比起这几年的内心恐慌,这些磨难都不算什么。
在国内IT行业有个共识,行业内的公司都有点对年龄的隐形歧视。
对多数人来说35岁是个分水岭,如果不能再前进一步,那以后的人生就基本已经定型,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
而现今的我就站在分水岭上,是往上还是往下是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强烈的危机感
这些年工作的努力付出和不错的运气,项目成了好几个,自己的工资也跟着水涨船高,到如今已经涨到了还不错的高度。在外界看来,工资高是好事情,但只有当事人才明白那无形的压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那种内心的诚惶诚恐和终日战战兢兢,时时如履薄冰危机感。这种危机来自自身的考量,也来自于商业的本质。毕竟公司的每份付出,都期望着成倍的回报,这是现实,也是本质。项目一旦陷入不利,无论出于哪方面考虑,都不得不先从要价更高的员工开刀。
无法平衡的家庭生活
IT行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强度高,工作时间长,一旦到了项目上线就要连轴转,12、12、7是经常的事情。
这样高压的工作时长,对身体是个巨大的消耗,对需要花时间陪伴的家庭更是巨大的消耗。
行业前景
你要说,IT行业就没有出路,就没办法寻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就没有最终走向大神殿堂的路径?
不是的。
借鉴国外经验,还是有些途径可以通往殿堂之路的。但在国内很难,这需要大环境的支持。
在天天鼓吹996福报的现实中,人只是原材料,只有被榨干的命,毫无理想可言。
当然不排除真的有天赋的人,一路开挂,一战封神。但这些都不会在我身上发生,都不会在发生在我这种只是基于生计考虑而转入程序行业的人身上。
这些年的经历
我本专业学的不是计算机,毕业后我做过销售,走街串巷推销过,因为路行不通,只能图书馆自学着转入IT行业。
学习很苦也很难,但那时我就知道,为了生计,不得不如此。也清楚的知道做程序员只是临时之计,这个时间不能太长,至少不能超过 10 年。
但事意违,这一行我一干就是 13 年。这在规划中早就超了极限,必须得求变,寻找回属于自己的路了。
十年之期已满,转辗反侧还是回到了兴趣原点
2017 十年规划已满,我翻出当初的笔记本,看着到期的蓝图,思考未来应该如何走,又如何改变现状。
那一年,自己做过很多尝试:开通了公众号,学习着管理知识,温习着本职需要的高阶技能。当时还是选择转型做管理,做了许多准备,书籍就买了一大摞,笔记记了许多。但这是一项需要实践的科目,当时手下就那么几个人,再加上顶头上司反对一切有束缚形式的管理,这项技能无处施展,也就无疾而终了。
2018年开始考虑转行的事情,但又不知道应该怎么选,便报考了金融研究生,想在这个领域一展身手,但认真反思下来,进入这个领域只是为了私利,不是兴趣,也不是梦想。
2019年公司上市,自己有点小股份,生活压力减少,让自己重新回归到了真正的兴趣————写作。
也就是这一年,尝试日更,断了两次,最后调整作息时间,坚持日更到现在。
世界一直在变,但梦想一直要有
今年年初,我写了一篇公众号文章————《九江人,我为你鸣不平!》阅读量有1万多点,但我深深的明白,这是在特别的时间里在特定的人群身上产生了共鸣,或者说是在一次热点追逐下产生的高阅读量,而不是因为我分享了什么观点,创造了什么价值而产生的阅读量。
这不是我要的,也不是我追求的。
我要的可持续的高输出,可积累品牌的文章观点。
在没有找到方法前,我心里非常没有底。
而现在看见了成功的榜样,遇到了写作的同行者和领路人,我恢复了信心,我觉得是时候用高质量的输出来倒逼自己一次了!
因此,我要在2020年结束前,公众号里能写出一篇阅读量能超过2万的文章。
那目标如何实现?针对我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给自己定轨迹的。
专注目标,所有的好的结果都需要一个清晰的目标。
那我这段时间内,我就专攻个人成长,围绕着它寻找优秀的内容。
保证优质输入,寻找优质文章,去揣摩、拆解、练习,为写作积累能量,为文章收集素材。
给目标留出更多的时间。
之前一直是5点半左右起床,现在我要再提前45分钟,改成4:45起床,这样我每天至少能多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来学习,也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写作。
扩展朋友圈
在加入365写作平台后,我增加了许多好友,收获了不少同路人,在此基础上我要进一步扩展朋友圈,让自己能获得更的展示,获得更多的正向反馈。
写在最后
时间很长,一天能过成一辈子,一生很短,转首白头。
活着很容易,但要活得精彩却很难,难到十年也只能做成一件事情。
而我也正是抱着十年磨一剑的心态,行走在写作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