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正在全球热映,仅在中国迄今收获6600多万票房,当人们还沉浸在电影院的立体环绕声中时,刚刚传来消息,NASA冥王号项目组把前段时间还在新视野号项目组处理影像的皇后乐队吉他手布莱恩·梅拉过来处理小行星贝努上的石块影像了......对,你没听错,就是皇后乐队的吉他手 ,这真是名副其实的we will rock you......
算起来,1947年出生的布莱恩·梅现在已经70岁了,作为一名吉他手,出道前在帝国学院学习,主修物理和数学,毕业后攻读博士,方向为天文物理。在研究的过程中,因为乐队走红,于是休学,临走时还发表了两篇论文,其中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2007年,已经60多岁的布莱恩·梅和母校帝国学院提出论文,2008年正式毕业取得博士学位,并出任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名誉校长。
在众多学霸中间,他是散发着魅力的摇滚吉他手,在众多优秀的吉他手中间,他又是博学聪慧的大学霸!
平常人,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偏偏有些人,不仅能够一专多长,还能够多专多长,比如布莱恩·梅。
然而,这并非个例,前段时间的“神仙打架”视频,想必大家还留有深刻的印象,一年一度的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评比活动,每次都能引起网络一片骚动。我们来简单看部分学霸们的简历,比如说2018年参评的环境学院吕一铮:熟练掌握英语、日语、韩语、德语、越南语5种外语。其中4门外语获得能力证书,《大学语文》更是获得了近三年唯一的满分成绩。丰富的语言背景下,他主导了“基于iOS系统的汉字音查询应用及字音漂变研究”项目,并获得清华挑战杯一等奖。
除了这些天之骄子外,历史上的天才学霸们更是数不胜数。我们在惊呼: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但与此同时,羡慕之外,我们不禁会思考,他们除了拥有上天赐予的天才大脑之外,是否身上也具备一些可以通过练习得到的素养。作为一个普通人,是否可以将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好的同时,又将我们的爱好发展到极致,享有一个丰富而美好的人生?
兴趣先行
布莱恩·梅的父亲哈罗德·梅,在航空部担任绘图员。一次他看了一档电视节目:夜空。从此迷上了音乐和星空。这也为日后的工作做好了铺垫。他的父亲亲手为他做了一把吉他,并且和他一起制作了天文望远镜,以便让他观测星空。虽然在后面布莱恩·梅快拿到学位的时候休学这件事上,他的父亲表示相当不满,甚至一度与儿子关系僵化。但是我们不得不为早期的兴趣养成点一个大大的赞。
其实,我们的兴趣爱好,品格气质早已写在了基因里,只有遇到合适的环境,才能被激发出来。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里说到,家长如何培养天才儿童,就是少说少做,不要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和视野去干扰儿童的发展。在这里的少说少做,值得是人为干预。比如说孩子喜欢画画,你非要逼她去学跳舞。
在《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这本书里,提到了一组实验:科学家为了寻找人的特征是天生还是后天培养的答案,进行了长达几十年对不同家庭收养同卵双胞胎结果的追踪观察。得出一个结论:先天因素远远大于后天因素。
“首先,任何一种能够测量的心理特征,包括智商、兴趣爱好、性格、体育、幽默感、甚至爱不爱打手机,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天生的。其次,后天环境对智力和性格的影响非常有限。”
在微博上有一个叫“拿云”的小男孩,也是对天文方面非常感兴趣,他的父母经常带他去找科学家请教一些问题。通过他母亲上传的视频和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拿云经常穿着一身宇航服照相。与布莱恩·梅相似的是,拿云不仅喜欢天文学,而且喜欢画画,经常通过绘画的方式来展现宇宙星体的关系。
沉浸式工作
如果基因决定一切,那么后天教育还有什么用呢?科学家又用另外一组实验,给了普通人希望:在同等智商的情况下,意志力的强的孩子,更能获得成功的人生。虽然意志力也是天生的,但是意志力却像肌肉一般,是可以通过后天锻炼增强的。
众所周知,做科研是一件枯燥的事情,需要安静,而摇滚乐却充满了激情,需要人躁动。这看似不搭边的东西,却能被布莱恩·梅同时玩转,无论是吉他,还是科学研究,他都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沉浸于其中。
布莱恩·梅说:好的天文学家和好的音乐家身上有一些相同的卓越品质,无论在哪个领域内想做到出色,你都必须能让你的本性恣肆发挥,能不受局限的思考,能够做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并且同时也要具备冷静分析的一面。
这种精神完全投注于某种活动的感觉,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心流。心流产生时会同时产生高度的兴奋和充实感。完全的专注,体会不到情绪的流动,这种感觉就好像,50米短跑前听裁判的枪声以及在急速奔跑的过程中除了终点感觉不到其他事物的体验。高度的专注,是每一个在自己领域上获得成功的人,必不可少的要素。
也正因为如此,布莱恩·梅还与别人合著了一本名为《砰!宇宙的完整史》的关于宇宙历史的科普书籍。正如他当选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名誉校长的理由:在浮躁的年代里,保持着自己求知的可贵本性。
关键选择
我们总是在网络上听到辍学后获得成功的大咖们的成功学,包括比尔盖茨,乔布斯等等。然而,国外和国内的大学的体制有太多不一样。就算是我们的布莱恩·梅老爷子,在时隔30多年后,仍然拿到了博士学位。因此,我们发现,选择对于平常人来说,是一件鱼与熊掌不可得兼,非此即彼的事情,然而,有能力的人,却将这些选择变成了先后的排序问题。
有人说,我们的生命就是由一个个选择,构成了人生的全貌。的确如此,然而,能够像布莱恩·梅在快拿到学位休学这样的选择,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个勇气的。有时候,站在人生的尽头回看,才可以评价彼时的选择的正确与否。我们都希望能够做出对的选择。而这选择的背后,则是对自我的观察与对世界的观察。
最近有这样一项讨论:打败康师傅方便面的不是同品牌方便面,而是外卖;打败尼康的不是佳能,而是智能手机......《三体》说:“我消灭你,与你无关”。这句话隐藏了大智慧:如果不清楚整个人类世界前进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最终会被社会淘汰。成甲在《好好学习》这本书里提到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学习知识的第一个层面是为了当下运用,而更高的层面,则是预测未来。而我们此时的一切选择,都是基于现实基础以及对未来的考虑。机遇从来就在那里,当有了足够的智慧,我们就能开启,没有足够的知识,我们只能错过。
而我们的家长,在孩子不具备选择能力的时候,可以帮忙做决定,比如说方莉让他的儿女准备进军奥运会溜冰比赛时调转方向搞好学习。然而,我们教育的目标,不是为了帮孩子做决定,而是让孩子自己学会做关键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最终让孩子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
普通人看事物的现象,聪明的人看事物的差别,而智慧的人则看事物的共性。《波西米亚狂想曲》在展现主角追求梦想的一生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在舞台上尽情弹奏的布莱恩·梅。纵观他的一生:左手吉他,右手科研。他们之所以成为偶像,引爆同时代的人,感染后时代的人,是因为他们在摇滚中赋予了一种力量,反抗的力量,梦想的力量,更通过音乐传达了一种孜孜不倦,善于选择,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
我想,这大概是偶像,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追星者,应该汲取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