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个体进化的底层逻辑:
1.工作是创造而不是消耗。对待工作的态度,正是优秀和庸常的分界线。
2.工作和玩,是“二维四象限”的两根轴。
玩看乐趣,工作看价值。
•第三象限:枯燥的消耗。生命和时间才是最珍贵的奢侈品。
•第四象限:消耗地玩。心怀愧疚,渴望改变,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第二象限:枯燥的工作。然后消耗地玩。
3.有一群人成功的秘诀,就是把工作当成玩。正因为他们对工作有热情,主动赋予工作崇高的意义和无限的乐趣,才能拥有这么高的成就。找到工作的乐趣,就有源源不断的热情和创造力。
4.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时间颗粒度。看一个人的时间颗粒度,可以看出他的职业化程度。
5.第一,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恪守时间,是职业化的最基本要求。很多人不守时,是因为他们的时间颗粒度过于粗犷。
6.第二,细化自己的时间颗粒度。随着你越来越成功,时间越来越值钱,你的时间颗粒度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细。这是自然而然的,不用强求。这种转变就是职业化。
7.第三,善用日历管理时间颗粒度。建议利用工具管理越来越细的时间颗粒度。
时间管理三层次(缺一不可):
8.第一、以年为单位:制定新一年的行动计划,并且审视去年的实施情况。包括职业/生活目标;我的强项/弱项;具体的支持活动等。
9.第二、以天为单位。人与人的区别都是第三个8小时创造出来的。
10.第三、以小时为单位。我们需要锻炼在不同事物间迅速切换的本领,这样就会更加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小时的时间,在每一个时间段里做到100%的专注。
11.当我们把时间管理作为一项规则来遵守时,毫无乐趣可言,甚至感觉很痛苦,认为是时间在管理我们。
但是在时间管理成为习惯之后,一切就变得自然而然,这时才是我们在管理时间。
12.习惯不会让人痛苦,养成习惯的过程才会让人痛苦。史蒂芬·柯维说过:“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一行精华:
找到工作的乐趣,就有源源不断的热情和创造力。
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细化并妥善管理自己的时间颗粒度。
时间管理是一种习惯。
触动,反思,改变:
1.把工作当成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就能找到工作的乐趣了。
关键还是要学会转念,从机械式地为了薪酬和KPI指标工作,转成为了提升能力而工作,去接触那些没有尝试过的领域和项目,拓展自己的舒适圈。
2.时间管理的三个层次,其实质是建立在细化时间颗粒度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你的时间颗粒度还停留在天甚至周这样的粗细程度,那么你的以年为单位的计划必定是纸上谈兵;同时另两个层次也根本无从展开。
但是,细化颗粒度是需要能力支撑的:
•要具备感知时间流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才能及时警醒。
•要具备快速进入专注状态的能力,以便迅速切换不同事项,真正利用好碎片时间。
•要具备合理使用时间管理工具的能力,让工具成为助力而不是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