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幼学》浅侃

《幼学》浅侃

作者: 因心仁爱 | 来源:发表于2020-09-17 12:53 被阅读0次

       《幼學瓊林》,是眾多啓蒙教材中的佼佼者。俗話說讀了《增廣賢文》會說話,讀了《幼學瓊林》走遍天下的說法,可見其接受的重視程度。因此,我覺得,以故事的方式傳遞,不僅可以讓家長領略古文的風採,又讓孩子們和家長有共同學習的機會,耳濡目染。因為《幼學》的內容,上知天文,下至地理,旁及人倫制度,治國之道,保羅萬象,所以,我們節選幾段,呈現給大家 。

【原文】

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日月五星,謂之七政,天地與人,謂之三才。

(1)混沌:天地未開闢以前的樣子。

(2)乾:天,屬於陽

(3)坤:地,屬於陰

(4)奠:定

(5)凝:結

(6)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星。

(7)政:日月五星的運行,是人類國家政事格局井然有序的來歷和參照,所以稱為【政】

【譯文參考】

天和地未形成時,一片混沌,當混沌分開時,天地就形成了。輕的清氣往上升而形成了天,重的濁氣則往下沈凝成地。太陽、月亮、金星、木星、火星、土星,叫做七政;天、地、人合稱為三才。

【課文講解】

中國人的祖先認為自己的那片 土地是神州,是中原,是神傳文化的中心。自己是女媧的的後人,天地萬物是神的造化,人與文化,都來自神傳,所以叫做神傳文化。知曉一切人類的東西,都來自天上,感恩於天。因此,古人的著作,都基於此,反應的是傳統的宇宙觀,天下合一的觀念。如果沒有這個前提,就難以理解,並且會覺得古文難懂晦澀。古人從生活、歷史、文化到治國,都與天地貫穿一體,認為人的一切與天地對应;從百姓到天子,也都懂得天理而行,形成敬畏天地,重德行善,次序井然,奉行禮儀大國風範。

因此,當時的人們人人皆知陰陽五行的道理。這裡開篇講天地萬物的來歷,為的是具體向孩子們講述陰陽五行與三才這些人直接看到的,與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最基本的天地人文知識。讓人不要忘記自己受命於天的來源和使命。因此,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絕不會與天地割裂。

所謂日月五行,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太陽系的核心,五星代表五行,太陽和月亮代表陰陽,陰陽五行構成宇宙的萬事萬物。古代聖王管理天下,必須仰觀天象,通曉天意與五行之道,順天意管理萬民和國家,為人始終奉行【仁義禮智信】這無常之道。

五行

而外在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效仿日月五星的排列,讓國家以君臣的形式各就各位,個行本分,遵天意而為。因此整個國家在鼎盛的時期,人人都知道舉頭三尺有神靈,道德維持在一個比較仁慈有序的狀態。

不僅是外在社會,我們內在的身體健康,也是遵循陰陽五行之道。人體上半身為陽,下半身為陰,左側為陽,右側為陰等,五臟六腑都是遵行五行和陰陽之道,因此,人的行住坐臥,都要和天時。

五行相生相克

那麼天地人三才,把人與天地合在一起,更是直接表明天人合一,人乃天地所生的宇宙觀,也表示著人有通天地的智慧。因此中國人從古不敢違逆天意,為所欲為,也十分珍視生命,認為人命關天。五千年的文化才得以輝煌延續,被譽為天朝文化。

                                                                                                  ——资料转自网上

相关文章

  • 《幼学》浅侃

    《幼學瓊林》,是眾多啓蒙教材中的佼佼者。俗話說讀了《增廣賢文》會說話,讀了《幼學瓊林》走遍天下的說法,可見其...

  • 寂寂韶华

    幽居日已深 更觉人世浅 自在侃春风 对心照流水

  • 友聚如仙

    携友登山, 品茗聊天。 天南地北, 上下千年。 侃天侃地, 语锋随缘, 谈吐过往, 情恬怡颜。 偶有小酒, 轻吟浅...

  • 浅侃三国

    作者喜欢三国演义,属于酷爱,初中时代用假期读了三遍,好处便是文言文学习没有任何障碍,基本满分。大学时代直至今...

  • 幼学,有学

    书自开启至读毕,一月有余,借口甚蕃,不以为怠慢之由,时日过久,需慎思。 “幼学”,意指孩童时的...

  • 2022年5月24日《兒童紀律教育》學校感悟

    牛彥品+春蕾三幼 一、感受 今天《儿童纪律教育》學校就結課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自己受益匪浅。如马学红老师所说:...

  • 幼学纪事

    幼学纪事 不知道为什么,有一次让女儿拼拼音,女儿说:“我不会拼拼音。”不会拼拼音,怎么这样呢?我觉得有点不可理解。...

  • 幼学记事

    儿子的出生,带给我生命的喜悦,同时,也带给了我一份生命的沉重:怎么样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由于当时我工作和生...

  • 忆幼学

    我推开门,家里比预料中的干净,没有太多的灰尘,似乎我刚刚离开一个月般——其实已经空置两年半了。 尽管看上去不会太脏...

  • 关于古人年龄别称的几副对联

    婴儿初生襁褓子(襁褓) 十岁孩童黄口郎(黄口) 幼学十岁童蒙开(幼学) 志学十五正成才(志学) 金钗女孩十二岁(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幼学》浅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cl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