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多数的人从走出校门那一刻起就已经和学习无缘了。网上有一句调侃的话,这一生最有文化的时候,就是参加高考的那几天。而我就是其中一个。
等到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这个社会抛下太多,再想着去学习新的东西的时候,发现现在没有那么容易学的进去了。就拿我学习英语来说,本来在前年下半年就已经买了一套赖世雄的英语资料开始学习,结果没有坚持下去,半途而废。今年7月份又开始了一轮新的热情,在英语流利说连续打卡了好几个月,不过在近期又开始断断续续了。越到后面课程越来越难,学习起来就没那么轻松了,有时候一篇课程需要重复学习4-5次才能通关。每次不能通关时就感觉特别的急躁,但是越是急躁就越是不能通关,形成恶性循环,然后就干脆不去学了。
今年晚上试着耐着性子,不急不躁的竟然学习了将近一个小时,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困难,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有效果的。由这个事情突然想起曾经有点小成功的学习经历。其实好的方法自己以前就掌握过,只是自己把它忘了。
初二之前我的的学习成绩可以说从来就没好过。进入初二后,成绩就开始直线往上升。现在想起来并不是因为我多努力,而是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我对地理,生物,化学,物理这些课程极其感兴趣,课本可以当做课外书看。这就歪打正着的起到了预习的作用,自己看过后,就知道哪些是自己的看不懂的,上课就自然听的认真了。听的认真了,作业做起来就容易。这就形成了正向循环,成绩就在不知不觉变好了。
这几年自我学习意识萌发,开始学习一些课程。但是效果并不算太好,现在想来是心态没放正。总想着快速达到目的,没有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没有兴趣支持的学习总是更加艰难,也难长久坚持下去。
其实李笑来说过,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给目标设定一个有意义的含义。但是我试过,对我好像并没有什么效果。总是有另外一个声音和自己说那是自己偏自己的。所以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特别是工作之余的学习,对于我而言就更加需要兴趣的支持。不然就无法继续下去。当然不是说我们就只能挑有兴趣的,而是要在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地方找到兴趣。我的方法是找到自己小小的成就,给自己一些正向的反馈。人对一件事感兴趣往往是因为能把这件事做的比一部分人好,才可能慢慢感兴趣了。
以上是对学习一点浅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