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都特别希望,我们自己说出去的话,能够及时的得到他人的理解,如果别人没有理解到我们的意思,我们往往就会感到特别的焦虑,甚至有些时候会发火。
所以,沟通的要素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如果你想要更好的去与人交流,那就请看以下4点:
1、用心去留意,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
2、去询问我们的内心,此刻,我们观察到了什么?
3、不管他人是否喜欢,我们都应该说出,他所做的实事。
4、清楚的表达,我们观察的结果,而不是判断或者去评估。
运用好以上4个要素,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棘手的问题。
首先我们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尽量避免去运用一些批评、指责、辱骂的相关词汇去评判任何人。因为对方一旦听到这方面的词汇,本能的反应,就会去反驳你,那么就会为下来的谈话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情节严重的就会发生一次家庭的争吵,甚至是街头的一场搏斗……哈哈!
其次,我们也不要把任何人拿去与他人比较,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人大多数都深有体会。从小我们就特别讨厌大人们,拿我们的学习成绩与他人比较。在生活当中任何小事也是如此,我们都不喜欢第三者拿我们与他人衡量,因为这种感受,总会让人不舒服!
有时候被家人强制贴上了标签或者是被领导强制性布置的任务,而我们此刻又不能去反驳。此刻,我们的内心就会自然而然的回避责任。比如:内心会告诉你,这是不得不做的事、这是领导让我做的事、这是公司的政策行为,以上都与我个人行为没有关系,所以最后的结果不应该是我去承担……
不论是一个家庭或者是一个组织,一个领导者所能运用的最高智慧形式应该是不带评论的观察,才是最高的形式。
靠压制与忍受是不可能长久的,这种能量会积压的越来越多,总有一天会爆发。尤其是在家庭当中,我们常常就去克制自己的想法,以为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结果却搞得家庭氛围特别的不好。
就如我们让对方买一瓶酱油回来,可是最后忘记买了!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采取责骂、指责、归于责任的方式来评判对方,非要让对方很难堪,才可罢休。最后带来的结果很有可能让两个人争论不休,到最后酱油还是没有买回来。
很多时候,我们区分不了什么是感受,什么是想法!
就如买酱油这件事情,我们要去叙述想法的话,应该是这样说的:我觉得你应该上点心,做事情别那么马虎。
感受应该是这样说的:我让你买酱油回来,你却忘了,这让我特别的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