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师这几天公布了职业叙事的成绩,有些兴奋,有些激动。本来没想到会有成绩的,因为新网师那么多学员,人数之多,每篇文章字数之多,在我看来给每篇职业叙事成绩几乎不可能,然而新网师做到了,不但给职业叙事附上了成绩,大部分文章还有详细的点评,真可谓是细心周到,背后点评员的辛苦是相当令人心疼的。
因为前期公布的成绩几乎一直是优秀,所以对于职业叙事我也有同样的期待。然而在公布的密密麻麻的名单中愣是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我甚至怀疑自己的这次学期作业是不是被漏掉了。因为翻阅了几遍,都没发现那个熟悉的名字,正在准备申诉的时候,突然一个名字清晰的出现在眼前,再看成绩是合格。也许是因为平时的优秀成绩来的太过容易,对于这次的成绩第一次出现了挫败感。的确,被评为“榜样学员”,学期末总成绩排名靠前,年度生命叙事获奖,在心里这些似乎成了我的标签。我想,职业叙事虽然够不着优秀,良好总能达到吧,可结果偏偏是合格。合格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仅仅是完成了任务而已,没有可圈可点之处。看着平时一起学习的学员都是优秀,最不济也是良好,顿时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可是,反过来一想,你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完成,结果就会出现相应的等级,付出多,当然收获也多,付出少,自然收获就少,甚至出现不好的结果也有可能。
回想起自己写职业叙事的那些日子,由于当时心情太过压抑。对于任何文字的书写几乎没有动力完成,要不是有时间的限制,我想自己一定会无限期地拖延下去,直至这件事完全被遗忘。幸好有郭丽丽老师在群里隔段提醒交作业的时间,才没有被耽误,新网师总是这么温馨。
同一时期面对两个大作业——年度生命叙事和职业叙事,我的确有些吃不消。首先看看两个作业的文字要求3000—10000字的要求,也就是说即使取中间数,两篇作业我也要写大概10000多字,而且两篇文章难免会有重复之处,且又不能完全重复,因为性质不同。对于这两个大作业我几乎从发布开始起就头疼,因为第一次写生命叙事,提前在公众号看到的生命叙事都太过优秀,我实在怀疑自己能否写出满意的生命叙事和职业叙事来,于是一直没有动笔,眼看着截止日期就要到了,不免也开始焦虑起来。
对于生命叙事来说,还相对简单一些,因为这一年的确走得不容易,大起大落很多点可以抓住叙述。但对于职业叙事,当时的我对于自己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我觉得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既不够精彩,也不够明朗,我不知道如何去书写。其实,仔细想想这一路的坎坷,也是有东西可写的。因为我知道写一次职业叙事,又是一次对自己的“解剖”,在解剖的过程中,不免又要触及到一些伤痛,最终为了避免一场“麻烦”还是拼凑了一篇。于是决定拿当时刚刚做完的一个报告作为范本,在这个范本的基础上再融入自己的经历,很快完成后,不是写得那种大汗淋漓,而是完成作业后的一种轻松。不过,这篇职业叙事写得连我自己都不满意,但是不论写得如何,一个包袱总算是甩出去了。于是,我把接下来的时间都花在了生命叙事上,回过头来看2020年一路走过的点点滴滴,有时候让人心疼,有时候让人感动,总之这一年有得有失,当然收获大于失去。等到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是那种把自己彻底总结而后再次放空后的轻松自如,连题目都令人心生欢喜。在年度生命叙事评选结果出来的时候,得偿所愿。
随着两篇文章两个大作业的完成,可以说下半学期的学习就告一段落了。意味着自己又可以回到了不用打卡且自由的阅读状态了,看看散文,看看小说,不甚欢喜。
在等待两个作业结果出来的日子,突然间却发现自己连职业叙事的题目都不记得。我只记得我为了跟讲座避免重复且符合职业叙事的要求,在题目上“动了手脚”,至于改成什么题目,完全没有印象。从生命叙事和职业叙事两个作业的评定结果来看,的确你把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能开花结果。
在众多人员中生命叙事很快就找到了,因为在优秀的栏目里,人数不多,很快就能找到。但职业叙事就没那么幸运了,核对了数遍,才从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名字,且当指尖很快滑过手机屏幕时,又找不到了,因为是在合格的人群里,人数多得几乎数不过来。瞬间,让我找到了卓越与普通的区别,卓越是人群中最显眼的那个,而普通是人群中无法辨别的那位,甚至普通的没有自己的颜色。看来卓越与普通并不是上天随机而定,选择在人群中被湮没还是鹤立鸡群全在于自己,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这个世界付出与收获永远成正比。
职业叙事的评选虽然已经结束,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结束。为了弥补曾经的过失,我觉得有必要再次重新梳理自己的职业生涯,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吧。人呀,欠下的总要还,即使别人不计较,也终究过不了自己心中的那道坎儿。
不久,职业叙事将会重新来过。
2021年3月1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