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了听写,每次改完心情都是无比的复杂。听写,反映了学生的背诵情况,也反映出孩子们究竟私底下有没有认真复习。课上也让背了,课下又多次叮嘱,但是每次听写结果并不理想。有的孩子,甚至一个单词都不会,交上来了一堆圈圈。这些孩子,从三年级一直到现在,学习成绩可以说没有进步,反而一直在退步。是我的教学方法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我也一直在反思。但是,我觉得,像叮嘱背单词这个任务,是不是更多的应该在于孩子们?哪怕,一天就背了三个单词也可以呀。可是,他们偏偏不愿意,在他们看来,自己无论怎样都学不会,那就不学了吧。
我不禁想到了今日阅读到的一段话“奋斗的动力从何而来?归根到底:一是希望,二是失望。”这些孩子有奋斗的动力、学习的动机吗?他们最初的也是有进取心的,为何随着读书年级的增加,逐渐“掉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是他们内心的希望之火熄灭得太早,还是失望的阴霾笼罩得太深?
从哲学的角度看,人生本就是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前行。这些孩子最初也曾怀揣希望,渴望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但一次次的挫败如暗潮,逐渐吞噬了他们的信心。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甘甜,便不再对希望抱有幻想。而失望,如沉重的枷锁,一次次的批评与指责,让他们觉得自己仿佛是被困在黑暗中的囚徒,无论如何挣扎都找不到出路,最终只能无奈地选择放弃。
然而,正如柏拉图所说:“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的终结。”只要生命还在继续,就不应停止奋斗的脚步。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不能让他们在黑暗中迷失。我要成为那束照亮他们前行道路的光,重新点燃他们内心深处那即将熄灭的希望之火。我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与关爱,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的路径,让他们在每一次小小的进步中重新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失败,只有暂时未成功的尝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