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过去了两个春秋,老头子的背影越来越显得佝偻,少年人的肩膀反而越窜越高。
时节已近盛夏,风里却带了些肃杀之气。甲子关的城楼上,原先的懒散的守城兵更换成了身着大玄黑色铠甲的士兵。(黑色铠甲,是由大玄国独有的赤铁矿所打造,长期穿戴,可以增强武人气血。只有大玄常时战备部队才有资格使用,地方守备军是没有的) 年初,山里来往的商队也逐渐销声匿迹了,战事要起了。
村里的人基本都走光了,剩下的几户,要不就是无处可去,要不就是打算参军的。大玄的历次战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战前征兵,用官方的话来说,战争会让人成长,凡是在一次战争中活下来的,都可以直接授予一等“公士”爵位,编入大玄常时战备部队,可陈煦听老头子讲,那些临时征去的人,能活下来的,千中无一。按老头子的说法,朱国军队的战力以文者术法为主要战力,而文人最忌血腥,沾了人血的术法,其威力会大打折扣。所以这些临时征的兵,会被放在最前面,不求他们能发挥出多少战力,只求能削弱文者术法的威力。如果这些人不幸遇上一个残暴的将军,可能会直接将他们当作石块,放在投石器上扔出去,或者将他们的血肉搅碎,涂抹在大玄的军阵外围来御敌。只有少数运气极佳的才可以在这种境地中活下来。
六月,朱国终于下战书了,打个仗,好像要叫天下人都知道他们有多么注重礼节。不过也奇怪,在过去的所有战事里,朱国从来没有过主动开战的先例,这次,却好像比大玄还要着急。
战书一下,这山里,似乎一下子就没人味了。
家里,陈煦正在收拾行李,可老头子却突然打定主意不走了。
“大玄国这么大,哪里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处?”少年问道。
老头颤颤巍巍的说起来, “算起来,我老头子在这儿虚度了三十二年了,也该去干点事儿了。小家伙,你的路还很长,大玄国这么大,我教你的东西,够你下半辈子用的了,你走吧。”老头子已经觉察到这次战事的不凡,他知道一切,却偏偏不能告诉任何人。
于此同时,千里之外一处平原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朱国军帐。
帅帐里,正中间的主位上,坐着一位看起来书卷气颇为浓重的中年人,可下首站着的那些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却没有一个敢直视他的目光,只因为他是朱国的奉常大人,三公之下,九卿之首!
“找到我家先生了吗?”中年人略显沙哑的声音传来。
“找到了,在离山。”一个刚刚下马回营的人连忙答到。
“先生的身边还有人吗?”
“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查过了,没什么来头,一个普通的孤儿。”
“好,知道了,下去休息吧。”
朱国人从来不主动对玄国开战,是因为他们道不同,那些看起来高高在上的读书人,从心里是不屑与武人交手的。
所以,读书人只杀读书人,也只为读书人而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