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纪录片推介
对电影《最后的棒棒》批评和感动

对电影《最后的棒棒》批评和感动

作者: 金子的好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18:27 被阅读2次

        因缘际会之下观看了大象点映的自拍体电影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导演转业正团级军官何苦。看完回来之后才问了度娘,才知道这部电影是根据13集的纪录片浓缩制作出来的。虽然这部电影感动到我了,但是作为一部电影,尤其是纪录片电影,在去掉结尾10分钟的基础上我给它打8.0分,在加上结尾10分钟的基础上我只能打6.5分。原本电影的立意是底层纪实,很有余华的《活着》的味道;但是结尾政治正确了,立意很不足够。作为农民工的女儿,我非常喜欢喜欢这部电影,但是它有很不足之处。因为喜欢、所以批评。

        从配乐讲,第0:16和0:36分的民乐的配乐以及1:06的《我想有个家》的插曲都尤为优秀;但是第0:21分的何苦自己演唱自己作词的歌曲有些突兀,词的内容虽然符合棒棒的生存状态,但编曲过于简单、演唱不如转业歌手的圆润自然、情感表达不足,作为插曲乍一放进画面很突兀。因为导演的年龄层次,有些插曲很有年代感颇为老旧,和画面产生分割感。

        从画面讲,人物画面的比例尤其是人物的某些部位的特写,至少在电影中做的不到位。各个人物直视镜头的特写很少,直接从人物眼神里感受到的冲击被削弱。虽然是制作成了电影,但满满是小荧幕的粗糙感,例如1:08的路人小哥吃串儿的镜头竟然有4-5秒,这个镜头非常突兀。

        从内容上,除去结尾的其余部分都触动到我了。很多故事:被骗钱、把钱一层一层的用塑料袋包着、干活受伤甚至躺着不能动的休养、出去打工女人跑了、孩子是留守儿童……都是发生在我从小生活的村子里的父母辈的真实写照,甚至是现在仍在持续的状态。老石的女儿很有象征意义,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出了电影院的门就给我的父亲打了个电话,关心他的身体,但是想到我自身,现在蜗居在城市的年轻人们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棒棒?

        从人物上看,河南的赌性和网红失败的结果很有喜感。老黄命苦到就像小说《活着》。另外电影里对骗子骗钱看到纪录片后又还钱,因经济拮据只还了一半的喜感故事表达得模糊,还是回来百度才知道首尾。结尾处四川老家的棒棒穿着一身灰色新西装打麦子的场景也很有摆拍之嫌。

        这部片子原本可以更优秀,就像13集纪录片豆瓣评分9.7一样,但是制作成电影真的缺失了太多大屏幕所需要的精致元素,结尾从纪录片的本心来看也少了初心。综上所述,以审慎的态度,真的可以更好。

相关文章

  • 对电影《最后的棒棒》批评和感动

    因缘际会之下观看了大象点映的自拍体电影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导演转业正团级军官何苦。看完回来之后才问了度娘...

  • 若一生只能看一部纪录片,我选择9.7分的它

    (本文由闲人电影原创:idlemovie) 影版《最后的棒棒》上映后对剧版《最后的棒棒》造成了空前的影响。 凌乱的...

  • 最后的棒棒

    《最后的棒棒》影评 只谈电影,不谈其他,(我没有看过电视剧版)。我也不太懂这属于什么纪录片,但是我知道这部片子感动...

  • 读马燕日记有感

    读完马燕日记,很是感动,难怪西方媒体第一次没有对政府,制度作出批评,更多是对小女孩马燕的坚持求学的感动,最后马燕也...

  • 总有一群人这么发问:何不食肉糜?

    有时候看电影、视频,打开弹幕看看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这次观看《最后的棒棒》也不例外。 《最后的棒棒》:全国首部自拍...

  • 最后的棒棒

    今天看了一个记录片,拍摄时间差不多用了一年,主要是关于一个的特殊职业的故事――棒棒。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个行业也开始...

  • 最后的棒棒

    最后的棒棒 文/黄小黄 这是一个纪录片的名字,“棒棒”我之前是听过这个名字的,说是山城重庆最具特色的一张名片,说是...

  • 最后的棒棒

    记录片中的棒棒是山城重庆一个独具特色的职业。山城地势高低错落,在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时代,运送货物主要靠人力肩挑背扛,...

  • 《最后的棒棒》

    在重庆,昔日的棒棒大军,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已经逐渐消失在人群中。 据统计,在最高峰时棒棒的人数达到50万,入行门...

  • 最后的棒棒

    节后工作第一天,折腾的工作又开始了。 今天工作上有几个事,简略记录 一、部门工作分工被公司领导提出不同意见了,上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电影《最后的棒棒》批评和感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mg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