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会遇到两种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前一种冲撞了青春,后一种搀扶着人生!当年的我就是那个横冲直撞的愣头小子——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之前是背会的,现在是体会的!
明年就奔四了,愿不愿意都必须面对,真不想长大——愿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用不惑之年的心态向昨天致敬:
千禧年的冬天,还有一个月就是春节,那年的我二十岁,中专还没有毕业,我和三个同学(侯波、张红新、刘志强),仅凭口袋里的三十三块钱,踏上了开往长春的火车,想利用春节前的时间锻炼一下自己,当时学校给了我们六个月的假期,是毕业前的实习假期,其实就是到社会上找个单位实习,最好是专业对口的单位学习学习,然后回到学校参加毕业考试,毕业后各奔东西,去拥抱我们美好的未来!
我的专业学的是会计电算化,直到毕业我也不知道会计到底是怎么记账的,之所以能够顺利毕业,各个学科都没有挂科,和情商高那么一点加上用心公关有着直接关系,这个你懂的。也是因为这些所谓的特长奠定了我以后的创业之路。
没文凭,没学历,更没有经验,当初唯一的响亮而“自豪”身份就是应届毕业生,怀揣着对社会的好奇和渴望四处应聘,处处碰壁,最后被一家所谓的贸易公司录用了,面试当天的心情根本不能用文字形容,公司提供住宿,基本工资四百元,外加效益提成,号称月收入两千元以上,多么好的待遇,多么大的诱惑,我一个学期的生活费才四百元,(当然一定是不够用了,正值年少青春的我们有太多的花销了,比如谈情说爱,那时的我们已经把学校附近的饭店吃了个遍,同时也欠了个遍,饭店的老板不怕我们欠账,能在学校附近开饭店的老板都和学校的老师有关系,有的还是老师家属,毕业前不把欠账还清是拿不到毕业证的。)不光如此,上班第一天就出差,当时“出差”这个词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的神圣,自以为是白领了,至少当初是这么认为的。
好吧,一个月两千元,年底回去给女朋友和不敢确定的岳母买什么,回家买什么年货都想好了,剩下的钱......算了,懒得去想,都花了吧,年后回来再挣!现在最该想的就是把工作做好。
第一天上班,领导按照公司全国的战略部署,将我们三个新人分配到了辽宁省市场,第一站是盘锦,这可是我第一次出省,之前的长春已经是我认知里的最大城市了,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同学之间相互写明信片,我的愿望就是去大的城市发展,在我的概念里能够走出家乡的小县城就很好了,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哥几个带着梦想、事业、烧鸡和啤酒再次踏上火车,一路上欢声笑语、海阔天空,感觉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可爱,天是那么的蓝,景是那么的美!
期盼把时间变得模糊,喜悦让时间过得充实,公司派来接站的同事让我们回归了现实,先安顿下来,再开展工作,出租车上接我们的同事一直默默的看向窗外,好像对我们无动于衷,尽管我们是那么的热情......
对未来的憧憬,对工作的计划,对发展的设想,都在走进公司提供住处的那一刻定格了。
漆黑的楼道,散发着刺鼻的下水道味,打开生锈的铁门眼前是一间破烂不堪的老房子,不足二十平的客厅里上下铺住着几十个人,男女的界限就是挂着的那道脏兮兮的床单,我记得应该是红白相间的格子,当时不懂侵权,即使懂得也没有心情去考虑谁侵犯了谁,只知道它和我们装行李的编织袋是同款的,看着是那么的扎眼……
骗子、传销、人贩子......当时能想到的负面角色瞬间浮现在脑海中,一张张狰狞的面孔,一个个魁梧的身材,威胁、恐吓、皮鞭、电棍,电影里都是这么演的,上学的好多快乐时光都是在录像厅里度过的,课本记不住,电影情节记得还是非常深刻的。
“你们几个就住这个房间!”
接站的同事打破了宁静,看着我们定在那里,好像很不耐烦的样子。
“这就是公司给我们安排的住处么?都不如我们上学的寝室,公司到底让我们来干嘛的?我们到底干的是什么工作?你们到底是什么公司?”一系列的问题抛向了我们认为的同事。
“我只负责每天接站,给你们带到这里来,其他的我都不知道,等一会他们下班回来你问他们好了,你们收拾一下,他们也快下班了。”我先走了,“铛”的一声门关上了,留给我们的全是沉默。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