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武陵春3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3-01 07:08 被阅读0次
夜读:武陵春3

这首词的整体布局,也有值得注意之处。欧阳修《采桑子》云:“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周邦彦《望江南》云:“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

作法相同,可以类比。谭献《复堂词话》批欧词首句说:“扫处即生。”这就是这三首词在布局上的共有特点。扫即扫除之扫,生即发生之生。从这三首的第一句看,都是在说以前一阶段情景的结束,欧、李两词是说春光已尽,周词是说佳人已散。

在未尽、未散之时,芳菲满眼,花艳掠目,当然有许多动人的情景可写,可是在已尽、已散之后,还有什么可写的呢?这样开头,岂不是把可以写的东西都扫除了吗?及至读下去,才知道下面又发生了另外一番情景。

欧词则写暮春时节的闲淡愁怀,周词则写独步回堤直至归去的凄凉意绪,李词则写由风住尘香而触发的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而这些,才是作家所要表现的,也是最动人的部分,所以叫做“扫处即生”。

这好比我们去看一个多幕剧,到得晚了一点,走进剧场时,一幕很热闹的戏刚刚看了一点,就拉幕了,却不知道下面一幕内容如何,等到再看下去,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赶上了全剧中最精采的高潮部分。任何作品所能反映的社会人生都只能是某些侧面。抒情诗因为受着篇幅的限制,尤其如此。这种写法,能够把省略了的部分当作背景,以反衬正文,从而出人意外地加强了正文的感染力量,所以是可取的。

历来写愁之作颇多:或直抒胸臆,“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邶风·泉水》);或巧用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或融愁于景,“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这些都饶有趣味,各具特色。李清照的这首《武陵春》,同样写愁,却能自铸新辞,以其委婉纤曲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而成为后人盛传的抒愁佳篇。

相关文章

  • 夜读:武陵春3

    这首词的整体布局,也有值得注意之处。欧阳修《采桑子》云:“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

  • 夜读:武陵春1

    三月悄然而至,正午阳光明媚,忙里偷闲去梅园,枝上梅朵更繁密了。夜读易安居士的《武陵春•春晚》便觉得十分应景。该词是...

  • 夜读:武陵春4

    此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当时北国沦陷,丈夫亡故,词人只身流寓浙江金华。这首词表达的就是这种国破家亡的满腔忧愁。词...

  • 夜读:武陵春2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据周辉《清波杂志》...

  • 七绝.夜读

    七绝.夜读 元知凡世少知音,破纸堆中寻故人。 二十四桥明月夜,一江花胜武陵春。 释义:知音 1.通晓音律。 《...

  • 武陵春

    小寒乍作西风劲,素绒衣三重。一别任国向四月,孤舟宿港城。 砚席恣意尚年少,怎添枕上愁?一曲慢歌故乡事,万语...

  • 武陵春

    秋色厌厌难入梦,月落上高楼。物是人非事事休,未醒泪先流。 一夜愁思箫寂寂,何处入归舟。只怕情深枉付舟,话不尽,在心头。

  • 武陵春

    一树寒梅冰雪沁, 冷香漫枝头。 树下红衣转凤眸, 捧雪团玉球。 忽闻树上公子笑, 欲恼惊还羞。 转向檀郎掷雪球, ...

  • 武陵春

    风搅春花香已尽,天长重了头。夜静残月心难修,孤影两鬓秋。 神往异域风情好,轻启泛心舟。恨是清河变浊流,怎承载,万千愁。

  • 武陵春

    龟虽寿,廉颇老矣,周公吐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武陵春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bl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