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小题目,不免心慌,因为会有不少正人君子表示对作者不屑。
这个话题还是从喜马拉雅播放的司马迁引出来的。
2000千多年前,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被专横跋扈的汉武帝判了死刑,按规定,还有两条路可以代替死罪,一是花巨款买命,二是接受宫刑。据说司马迁原想慷慨赴死,但手中的《史记》尚未完成,无论如何也要先保住小命。
这下问题来了,家里穷,没钱,那就只有一条路了,对男人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让汉武帝公开割去他的JJ,从此做个不是太监的太监。
司马迁终于在屈辱中完成了比他的命还重要的《史记》。
假如(世界上是没有假如的),他有钱,这事就很简单了,舍财保命也保了男人的尊严,还不耽误《史记》。当然,如果那样的话,他的《史记》也许就会减色不少,甚至平淡无奇。
正因为司马迁遭此劫难,对封建君王等诸多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史记》里说出了二十四史里谁也不敢大胆说的真话,包括对他的开国皇帝刘邦和现任领导汉武帝也不例外。
关键是,司马迁对钱也有了新的认识,对取之有道的金钱给予充分肯定和褒扬,如他引用的"天下熙熙、天下攘攘‘’之类的金句早已家喻户晓。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话是在网络和电视上说的,羞羞答答温温柔柔的,但能被当下不同阶层的人欣然接受。
假如咱们不咬文嚼字,不乱扣帽子,不口是心非,不往道德公益上扯,那么我敢说,金钱还是万能的。就像那句流行语说的,一切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是事。
尽管"钱不是重要的‘’一类鸡汤每天都有人炮制,也有人喜欢喝,但遇到急事,鸡汤是不管用的,医院、学校、养老院甚至火葬场都不信鸡汤而信钱的,税务部门就更不用说了。
文革中曾有文化兼政治大佬提出废除货币,想想可笑至极,就算你回到数千年前进行原始的以物易物,那其实也是钱,小名不叫人民币而已。
一说理论我就词穷,尤其不想涉及什么JDP之类的与金钱密切相关的敏感话语,就此打住,完成今天的1000字新作。(还不知道够不够1000字呢,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