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校长在《重新定义学校》中写到:“关注每一个人的参与,是活动策划的永恒主题。”“在十一学校的迎新会上,我们都是一个一个地介绍老师;在学生的成人礼上,我们是一个一个地给学生行拍肩礼;在学生毕业时,我们也是一个一个地给学生发毕业证书。”
十一学校在任何一项活动上,都充分看到了每一位学生,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时时心中装着学生,事事将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份“一个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差”的坚守,让我深深触动——教育的温度,不就藏在对每一个孩子的看见与牵挂里吗?
这几年,我们学校的办学规模一直处于四千多人的状态。六年级平行班级最多的时候,更是达到了15个教学班,一千多名学生。每年六月底的毕业典礼,总绕不开两个难题:烈日炎炎的天气,还有没有足够大的室内会场。为了让孩子们免受暴晒,我们一直采用“报告厅直播+教室观看”的方式,三百多名学生能到现场感受氛围,其余孩子只能在教室里远程观望,就像看电视一样,少了那份身临其境的感动。更遗憾的是,毕业证书都是由优秀学生统一领取后到教室里进行分发,流程是流畅了、规范了,却少了校领导、老师和每个孩子面对面的链接。
一张小小的毕业证,若是由校长、老师亲手送到孩子手中,能换来什么呢?或许是一次温暖的握手,或许是相视一笑的默契,或许是一个轻轻的拥抱,又或是一句叮嘱后的拍肩鼓励。这些简单的瞬间,对即将毕业的孩子来说,可能是小学时光里最难忘的记忆,是能铭记很多年的温暖。
有人会说,逐个发证会让典礼时间变长、秩序变乱,但比起这些,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被重视,才是毕业典礼最该有的意义。就像李希贵校长说的,学校的任何活动,都该时时装着学生,把每个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份不忽略、不敷衍的牵挂,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养分,而这样有温度的毕业典礼,才是对他们小学时光最好的告别。
明年的毕业典礼,还将由我策划。我想,学校领导、科任老师要走进每一个班级,把毕业证亲手发到每一位学生手里,给每一个孩子一次拥抱、握手、微笑或者拍肩,是典礼里必须有的安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