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艺织锦|织锦,是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中国丝织提花技术起源久远。历经了古代织锦、近代织锦、现代织锦三个发展阶段。
现代织锦,是在中国古代织锦的传统工艺基础上面,通过现代工艺手段,通过现代数字化条件下进行创新的一种织锦。是突破传统织锦里层组织结构与设计理念,用有限的色丝做经纬线,通过色丝交织时产生众多并置组织结构,达到表现织锦丰富色彩和明暗对比的效果。
其色彩表现极其丰富,织锦密度也比过去提高6倍以上。现代工艺织锦是一种织锦技术与工业设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匚 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
李加林有一堆头衔,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国礼大师等等,令人肃然起敬。
而在几次电话沟通中,却感觉不到在和一位学术大咖、行业大牛通话,而像是一位温和可亲的师长。在浙江理工大学初见李加林,再次印证了我的感觉,一位谦逊儒雅的学者。
浙江理工大学是李加林的母校,他入校那时候还叫浙江丝绸工学院。从小酷爱画画的他阴差阳错地考了进来,从此与丝绸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李加林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派,毕业后放弃了留在机关单位的机会,来到了当时中国做丝绸设计最好的杭州丝织式样厂。
“工厂的锻炼完全是颠覆性的”,他之前三个月完成的活,在这里一天就给你搞定。李加林用了“始惊、次醉、终狂。”来描述当时的状态,那一时期的他,在飞速的成长。
匚 走进风雨,戴着镣铐起舞
后来,式样厂被解散,几经辗转,李加林又回到了理工大学,并担任了一个校属企业的高层。那时的他,事业有成,前景可期,意气风发。而因为一次学校高层领导的更迭,他下岗了,“很多东西一夜之间全变了”。
当时刘欢的《从头再来》唱遍大江南北,他听得心有戚戚。但他很快开始振作起来,“因为从知识分子的角度来讲,对于自尊心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他花了3年的时间,搞出了一个全世界丝绸行业没有人能做到的发明,用5色丝线可变化出4500种颜色,可让织物达到照片级的还原效果。“我算是幸运的,行业里很多人做了几十年都没能成功。”他将自己的成功归于幸运,而我们不能忽略那些背后的艰难。
用李加林的话说,“设计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因为织锦是经线、纬线一气呵成。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它的色彩表达,还要考虑它的组织结构,经纬线的粗细、长短、搭配合理性,种种因素必须考虑得面面俱到。而在这一场灿烂的“舞蹈”里,李加林毫无疑问是最佳“舞者”。
匚 辗转沉浮间,那一片锦更显明艳
回想过去,李加林感叹:“人生一定是起伏的越大,成就也就越多。”他发明的这项“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荣获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整个丝绸行业,他是唯一的获奖者。
而他随后又发明了一系列关于织锦的新技术,一次次在业界引起轰动。而在他看来,经历了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后,对于如今的一切,“你会更加珍惜”。
如今让李加林感到忧心的,是中国丝绸行业的现状。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古代,我们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输出我们的先进文化。而如今,我们丝绸企业相当多的是在给西方人做OEM,乃至中国丝绸的市场平均价格大概是法国和意大利的1/5到1/6,是日韩的1/2到1/3,甚至连印度也不如。
李加林想的是要让中国的丝绸既要有科技含量,还要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他有一个夙愿,用如今的互联网技术重开一条“丝绸之路”,为全世界定制来自中国的丝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