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又开始阅读了一本书——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是我们上一次线上阅读交流汇报时,我们的导师熊华生教授推荐的。他认为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一定能从中悟到很多东西。于是,我就第一时间从网上下单买了回来。
在今天的阅读中,我学习到了王老师的一个观点:班集体和个别学生,班集体是重点,切勿本末倒置。他接着解释说,班级里的一两个甚至更多一些的问题学生,只要班主任不过分刺激他们,他们一般不会摆出大闹天宫的架势。所以,我们没必要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他们身上,而应该抽出更多精力照顾集体,照顾多数人。
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他引用了一个例子。某英语课堂上,教初一的英语老师让学生做英译汉练习。老师说“teacher”,学生齐答“老师”,但就有一个学生回答“老鼠”。虽然声音不大,但老师还是听见了,非常生气地叫他站起来。学生不服,没有理睬,后来老师急了,直接过去拉扯那个学生。学生愤怒了,把教室门“砰”的一声关上,跑出了教学楼。这一闹,课自然是上不成了,成了一团糟,老师也气哭了。
王老师分析,这场风波完全可以避免。她可以装作当时没有听见,继续上课,课下再专门拿出时间处理。或许,这个学生完全是出于搞怪,并没有想那么多。经过课下老师的交流和教育,十有八九就能认识到自身问题,以后改正就是了。
这个案例还从另一个方面给我们做了提醒: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切不可见火就着,非要当堂把学生治服。毕竟,治服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作为心智尚不健全的未成年人,出现各种错误甚至在我们看来是很过分的错误也完全正常。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像王老师所建议的那样,先冷处理,等到时机成熟时单独教育,效果会更好。这样做并不是软弱,而是老师智慧和个人修养的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