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悬疑小说创作者,绝对不能不提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的小说从来都是披着悬疑的外衣,本质上其核心主题还是脱离不了亲情,友情,爱情。无论是《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还是接下来要说的被改编成电影的《祈祷落幕时》。
电影并没有把原作改编的七零八落,而是几乎完全把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还原到荧屏上,同时又没有显出丝毫的拖拉,奏响了一曲跨越30余年的关于爱的命运交响曲。
两千年初,加贺的母亲在一所公寓里孤独的离开了人世,加贺来取走了母亲的骨灰盒遗物。从小就被母亲抛弃的他一直想要弄明白母亲为什么要独自离家出走?这十多年来她过得怎样?于是,作为刑警的他主动申请调到附近的警署,想要以母亲生前的情人绵部俊一为切入点,可是始终没有找到他的踪迹。
母亲的一件遗物:写着日本各种桥名的日历,也让他陷入困惑,久查无果。
数年过后的如今,在东京的一间公寓内发现了一具腐烂多时的尸体,经查实,死者是住处离这里很远的押谷道子女士,公寓的主人是一个名叫越川睦夫的男人
与此同时,数公里之外的发生一起一名流浪汉被焚尸的案件,被害人是先被勒死,然后再被毁尸。
加贺的表弟松宫负责此案,他发现两个案件中被害人的死亡方式,时间和地点都有着相似之处,由此推断两个案子必然有着某种联系,可是经过检验,两处现场的DNA没有丝毫的相似性。
押谷道子死亡之前不久去找了她在东京做戏剧导演的初中同学浅居博美,为了向他证实她看到了她的母亲,同时也去看她的最新戏剧。
浅居博美因表演需要曾经找过加贺当剑道教练,经过多方侦查,最终发现了看似毫不相关的各种线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浅居博美小时候被母亲抛弃,母亲走之前还借着父亲的名义借了一大笔外债,导致家里天天被黑社会暴力催债。父亲带着浅居外逃,走投无路的父亲曾经想过自杀,因为浅居的哭喊让他停止了这种自私的行为。
在核电站工作的横山俊一发现了他们是因债躲避,于是色心大起,想借赚外快的名义诱骗浅居,懂事的浅居在看到父亲经济拮据后,去往横山约定的地点,意识到他欲行不轨后,浅居慌乱中将他杀死。
父亲为了保护浅居,将尸体伪装成自己模样,毁掉其容貌,扔入大海,而自己顶替横山到核电站工作,同时,让浅居对外宣称自己跳崖自杀。就这样父女情深,但是为了掩人耳目,却只能在暗地里见面。
在此期间,父亲偶然结识了患有抑郁症的加贺的母亲,并产生了一段美好的恋情,却终究因为自己的身份作罢。
浅居在福利院里慢慢长大,并成为了一名戏剧演员,并和自己的中学老师坠入爱河,中学老师为了她辞去教师职务,并和原配妻子离了婚,可是无意中发现了浅居和父亲的秘密,于是被父亲杀死。为了安全起见,父亲和浅居将十二座桥上作为轮流见面的地点。
浅居事业顺风顺水,成了知名戏剧导演,自己最新的一部作品正在紧张的排练。正式巡演时,一直慕名的押谷道子也买到了票,却在剧院偶然发现了一直宣称跳楼身亡的浅居的父亲。为了保护女儿的前途和名誉,父亲将押谷骗回公寓杀死。
最后父亲为了逃避追捕,同时也厌倦了一直担惊受怕的伪装,选择了以自焚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浅居想到父亲曾经说过不愿选择被烧死这种方式,便主动帮父亲结束了这悲惨的一生。
总体来说,所发生的每起案件环环相扣,同时具有很强的带入性,一方面是因为影片本身并没有采用复杂和花哨的叙事技巧,具有高度还原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案件本身所蕴含的社会属性,如婚外情、师生恋、抑郁症。
然而更重要的是,剥去层层悬疑的外壳,我们才发现每一起案件都是被浅居的父爱包裹的犯罪,我们最终看到的是一个关于以爱之名义做出牺牲和守护的故事。
谎言是真相的影子,那个影子里会看到什么?那肯定不仅仅是悲剧,因为谎言映射出来的是人心本身。人性本来就是黑暗与善良的交织,作为施害者的父亲,从另一方面来讲,难道不也是为了爱而伤害他人的受害者?
有人说,电影太煽情了。但是我要说,这并不是刻意的煽情,从而像某些剧中出现情感泛滥的结果。黑暗桥洞中浅居和父亲的依依不舍,含泪告别;剧院灯光下浅居的深情回顾,凝重而充满着幸福。每一幕场景,每一句言词,都为这份充斥着谎言的爱增加了一分重量。
千古一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开创大唐贞观长歌,在人生暮年时,曾怅然道:吾生不逾廿十余载也!可见杀兄在他生命中留下了难以忘却的伤痛。浅居亲手结束了一直守护自己的父亲的生命,内心的痛苦又有谁来理解和分担?
浅居的祈祷随着戏剧的结束完美落幕,但是知道真相后的你我是否愿意继续将这份爱的祈祷延续下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