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行知研习营”是19年一次培训何蓉姐姐介绍的,她说你会遇见不一样的人,看见不一样的自己。于是我让她将我拉进了“第六届行知研习营”的qq群,经常默默关注,并向小伙伴们学习。
今年暑假,我就带着儿子来参加了,因为还是想来到现场倾听大咖老师们的课,和尺码相同的伙伴们在一起,会有更多的能量,和优秀的老师们在一起,他们眼里的光,心中的梦想,足以抵挡我的怠惰,让我也想成为他们那样优秀的老师。所以现场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7月21日共4场讲座,2堂示范课,每一场都有巨大的信息量,每场之后,我都会在脑海里复盘,再次感慨我道行的浅薄,意识到我的问题就是“读书太少,想的太多,行动迟缓”。
一、儿童立场
管老师、张老师、何夏寿老师、何捷老师,这四位老师眼中都有儿童,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创设班级活动,聆听孩子的心声。管老师分阶段激励孩子习作,积分卡、班级货币、办板报、出孩子们的作品集,当这些孩子长大结婚时,他还能将这些作为礼物送给他们,怎能不让人感动呢?祖庆老师带领孩子们共读共写,开创班级博客、个人博客、“37号班级粉丝,无不以儿童为中心。
而何夏寿老师的书、课堂也是这样,《故事新编》这堂课,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基础、学习状况都不一样,何老师循循善诱,从老故事到创编新故事,教给孩子们两个绝招:新情节、新结局。为孩子们搭建了支架,为写作指明了方向,几次停下来再指导在修改,引领孩子们写作思维,又为孩子们降低了难度,有话可写,有细节可描述。而他以自己的书《天天玩童话》为例的讲座,更生动的阐述了“教学要先研究儿童”。
何捷老师被称为“语文顽童”,就可见他有多受孩子们欢迎了。我儿子这次吵着闹着要和我到研习营,就是因为他和我听了何老师的网络课堂,儿子就深深的喜欢上了何老师,成了何老师的“小粉丝”。昨天一看见何老师,并和他打招呼,他就欣喜不已,不停地对我说:“妈妈,我太激动啦!”可见何捷老师深入了孩子们的心灵。他的这堂《推荐一本书》,也是不同年级的孩子们来上的,这种班级上课特别难,但是我们却看到了名师之所以是名师的素养。在这里我要感谢黑龙江的王盛青老师,在她的激励和帮助下,刚读完二年级的儿子也和其他孩子上了这堂课。这堂课何老师从向别人推荐一本书开始,到推荐这本书的内容、理由,推荐的对象开始,不时的停下来做指导,孩子们都能够自如的表达,轻松的推荐,这样的课堂既有思维的碰撞,又有独立的思考,而且氛围轻松。因为最开始孩子们都知道了目标,并一直跟随目标,“分段描写,重点突出”,学习活动就要瞄准目标前进,不要花拳绣腿。教材作文就应该用教材教,这才规范。
二、教师应多读书
这几位老师,可以随意切换自己的内容,并频频爆出金句,睿智、幽默,名家、名篇、名言信手拈来,是因为他们读了太多的书,书读多了,自然就有了更多的思考,也就形成了相应的风格。书读多了,自然也就智慧。这样的智慧就流淌于他们的课堂里,血液中,所以我们看到的他们就是发光的。
三、教师应多写作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名写作者,是的,我们有太多内容可以写,学生、班级、课堂,每天在学校里有多少事发生啊!难道还缺写作素材吗?我们缺的是写作的心,说起来惭愧,我的公众号又长草很久了,今天的课,又重燃了我心中的小火苗。行动起来吧!很多优秀的小语老师后来都成了优秀的作家,王一梅、汤汤、张之路等等,我们不一定成得了作家,但是我们可以用我手写我心,写作的同时,是梳理自己,并寻找内心的安定。
我们这群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大部分是自费来的,因为大家心中有梦想,有教育人的情怀。来聆听大咖老师们的声音,是为了充盈自己。这次遇见,是一场生命的洗礼!接下来的几天,更需要不断的更新思维,大脑飞速运转,我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