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12月开始,某外卖平台将外卖的扣点比例从18%上调到22%,部分商家甚至达到了30%以上。某团开始运营的时候,商家入驻平台是免费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某团不仅开始收佣金,还一步步地涨,从5%、10%、15%、18%……此外,某团的抽成并不仅仅是这些,包装费,入驻费、广告费、竞价排名等。
某团外卖扣点的上调,部分商家无法接受,或将考虑下架产品,商家有苦难言,退出某团是无奈之举,平台抽成太高,商家利润得不到保障。
某团是如何抽成的?
一般餐饮的利润30-40%,而某团直接抽取22%。某团抽成是直接抽取流水的22%,100元的营业额,某团需要提成22元,再除去人工,房租,水电气以及原材料等,商家还有多少利润呢?
部分商家表示平时抽成就很高了,在满减活动的时候抽成更是达到恐怖的地步:外卖商家基本上都是有满减活动的,如满20减5元,满100减40等,有满减活动时候,某团抽成是按照满减前的金额进行抽成的,也就是说100元减40元,商家实际营业额为60元,某团就是抽取22元,商家到手的金额为38元,包含各种费用以及部分配送费,在这样的高抽成的环境下,商家的利润如何能够得到保障?
某团回应:
对于近期大幅度的上涨外卖佣金,某团方面相应的工作人员给出回应:外卖扣点的增加是因为公司的运营成本和人工费用在增加,这个是没有办法的,对于部分商家退出某团,工作人员表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店铺到期合同转让等,另一种就是商家本身的竞争力不够,没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上优胜劣汰,这是必然的现象。
在高抽成的背后,还有“独家绑定”的霸王条款
2018年中期,滴滴进军外卖行业,国内多家媒体多次曝光某团的“独家绑定”霸王条款。商家只能选择某团,不能入驻滴滴,如果被发现入驻滴滴外卖,某团将直接下架商家,就算恢复上架后,商家排名也是一落千丈,排名直接靠后。
据2018年某团中期财报显示,某团外卖支撑着某团在资本市场的高估值。那为什么某团又如此“高频率”的提高抽成比率呢?或说,某团在高抽成的背后为什么仍然巨额亏损呢?
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外界不得而知,但最关键的一条“业务扩张”。
深入布局打车领域,不惜与滴滴开战,收购持续亏损的摩拜单车,布局互联网金融等等。某团本就资金紧张,平台还未实现真正的盈利,新的业务扩张后资金链就更加紧张。
在某团收购摩拜后,共享单车业务方面每天净亏损为1565万人民币。更可怕的是,随着OFO小黄车“千万人排队退押金”的闹剧,摩拜单车盈利几乎不可能,至少现阶段是不可能的。
正因为如此,某团需要借助高抽成来提高营收,一方面为摩拜“补血”,另一方面,需要增加收入,维持一个相对满意的资本估值,避免股价再次出现大幅波动。
互联网外卖的下半场:部分商家退出舞台,大部分商家“坚守阵线”,外卖价格的上调,消费者为此买单。
一些商家在商品原有的售价基础上,把外卖价格上调一到两元。当然,也有一部分商家选择在包装费、配送费“动手脚”,一些之前免配送费和包装费的,近日也出现要多收一元包装费或者是配送费的情况,这样也间接导致外卖价格上涨。在这一系列调整的最后,用户才是最终受害者!
退出某团不代表放弃外卖,利用趣赞外卖小程序完美解决
不少商家表示:退出某团并不代表不做外卖,平台型外卖避免不了抽成的情况,商家经营专属的外卖平台。使用趣赞外卖小程序,搭建商家的专属平台,消费者可直接通过微信小程序点餐,至于配送,有条件的商家选择自己配送或者几家商家组成专人配送,当然更多的商家选择第三方配送,对接蜂鸟费送,达达配送等,只需一定的配送费,没有流水抽成,利润大大的提升。
至于担心用户流量的问题,商家表示,趣赞外卖小程序不仅仅有外卖系统,还有营销系统,帮助商家引流。点餐,排队预约,会员系统,团购、拼单、积分兑换功能齐全,助力商家,节约更多成本,增加消费者的黏性。
互联网外卖的下半场:原本烧钱的商业模式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某团等佣金的变化,开始收割“韭菜”也许仅仅是商业的一角,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平台模式会将转换,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性。一家独大,行业垄断并不适合市场的竞争。唯有发展商家自己客户,在互联网的潮流中不会随波逐流。
平台商家们和消费者对某团的“高抽成”容忍度究竟有多大,这个不得而知。当有一天商家大部分退出某团的时候,便是王朝的崩塌。外卖商家应发展自己的外卖平台,打造品牌商家,积累用户。趣赞外卖小程序,提供更多商家服务,解决外卖抽成问题,提升商家利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