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个盛产哲人的地方,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马克思,一个个名字闪耀在人类的天空,照亮着人类探索自己内心,探索人类未来的方向。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晚年的一个小册子,用最简单的文字企图解决如何让人生幸福这个终极的人类话题。
幸福是人永恒的追求,虽然不同的人由不同的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有人追求物质的幸福,有人追求精神的满足。有人追求眼前的享受,有人渴望来世的福报。但是,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
在本书中,将人和幸福的关系理解为如下图形:
1: 你是什么
你是肉体和精神的集合。肉体是幸福的基础。“健康的乞丐胜过病怏怏的国王", 失去健康谈幸福是蠢货的胡言乱语。所以,一个智者应该用心保持自己的健康,而健康的关键又在合理的作息,健康的饮食和持续的锻炼。
但是,将肉体的享受作为幸福的来源是愚蠢的,因为衰老总会来临,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一个哲学家来说,没有永恒的东西肯定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叔本华强调精神的追求。精神相对内体来说更加长久,而死亡可能也让我们对精神是否可以依然永存保持乐观的怀疑。
2: 你有什么
你有什么?你拥有属于你的财富。财富很重要,他让人拜托劳累,可以自由的作一个自由的人。当然,这是绝大部分人的奢望。但是,他没有你的身体和精神重要,所以花费身体去追求财富需要谨慎考虑。
3: 他人如何看待你
叔本华强烈批判了最名誉的追求,认为花费精力追求和满足名誉——他人对你的看法常常的愚蠢和不理智的。这让自己为了虚幻的他人的看法而失去自己的真正的利益。
考虑到卡斯罗需求理论模型,一个成功的人应该都是追求名声的。一方面人性使然,一方面名利其实不分家。名声常常意味者具体的利益。但是,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将关注的中心不放在自己身上,而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样子,确实是一种悲哀。
如果获得幸福?重视健康,追求精神的愉悦,重视财富,看淡他人的看法,这可能就是幸福的秘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