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兮对童年的清晰记忆是始于一个曙光初现的深秋的早晨的。朦胧的晨光中,山村里炊烟袅袅,空气里弥漫着柴木燃烧的烟火气,时不时有一两串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应和着。寒日里,小草枯黄的横躺在土地之上,一些阔叶乔木也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傲然而倔强的挺立在山林里,也却有一些松柏看上去依然郁郁青青的,才让人在深秋里有一丝丝色彩的享受。
雅兮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早早吃过饭,背着书包,玩闹着,你追我赶的奔向学堂。村里广播的早间新闻突然停止了,紧接着播放了一条通知”徐海珍,徐海珍,请听到广播后到大队接电话。有听到广播的互相转告一下。“那一定是爸爸打来的。”雅兮心里开心的想到。
那样的时日里,山村的条件还很艰苦,人们的主要就是靠着一亩三分地刨食过活,一年忙忙碌碌下来,也难有积蓄,因此村里体格强壮的一些年轻劳动力就开始背起行囊,远走他乡,凭自己的一身气力干着各种各样的活计赚取一些养家糊口的钱。雅兮的父亲名叫林大木,雅兮听闻父亲的名字来由是父亲生下来之时,爷爷就央求村里的算命先生算了一卦,说是命中缺木,名字里要有个带木的字儿才好,于是爷爷就给父亲取了“大木”的名字,寓意是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显然父亲没有实现爷爷当初的寄托。雅兮的父亲并不是一个拥有着强壮体魄的人,反而纤细瘦弱,田里的苦活儿一样都干不了,也幸得头脑灵光,早些年跟着一位木匠师傅学了一门子好手艺。木材一旦经过他的手就能变成精巧美观耐用的柜子、箱子、凳子、桌子、床等等实用的家具,谁家有了婚丧嫁娶之事,木工的活儿就非他莫属了。雅兮最喜欢的小木板凳,也是父亲的杰作之一。是父亲用给村里一户人家女儿出嫁做床时剩下的边角料拼凑出来的,父亲先用锯子将稍长的一些废弃掉的稍长的木板锯成四十公分的短板,然后再用刨刀将木板各个地方都刨得光溜溜的,即使说看上去平整得反光也不为过,父亲还会时不时的拿起木板,眯斜着一只眼从木板的一头望向另一头,雅兮每每看见父亲这样,都会忍不住发出笑声。在这之后父亲就会用木胶将各个木板和木块胶结成凳子的形状,凳子成形之后一定要放在屋子里等它慢慢的粘合阴干,一定不能因为图快而将凳子拿到阳光下去暴晒,经过三五日,一把小巧精致的凳子就横空出世了,要是时间够用的话,父亲还会拿出他的刻刀,在凳子上刻出各种雕饰,有荷花、有兰草、也有龙纹的,而雅兮的那把小凳子上则刻着一匹奔跑中的小马,因为雅兮出生的年份是马年。农村人家的日子本来就过得非常拮据,除非必要,也很少有人能够拿出前来订做家具供以消遣享受,因此这个叫大木的男人也只能同村里大多数男人一样到远方去找寻供家人生存的食粮。
听到父亲又有电话打来,雅兮的内心是特别欢喜的,因为每次父亲来电话都是给全家人带来好的消息,比如说又寄了多少钱回家补贴家用,比如说又给雅兮和弟弟寄了衣服或玩具等等,再加上,只从父亲离家之后,雅兮对父亲的了解也仅仅是从接过电话的母亲口中得知的,这也让雅兮觉得特别好奇。欢喜加上好奇使雅兮整个上午都不能好好的静下心来听老师讲的笔画和十以内的算术法,还因几次走神而遭到老师的提问。
中午放学之时,雅兮没有等平日里的小伙伴一起,背起书包就飞奔到了家里,家里同平日里没什么两样,静静的,静静的,奶奶一如既往的捆着围裙在灶间转悠。雅兮径直来到了母亲的屋里,只见母亲正忙着把几件衣服和裤子叠好往浅蓝色的牛布口袋里面放,她的头低垂着,头发也散乱的掉了下来,恰好遮住了那张脸,以至于雅兮走进房间,母亲也没有听见。雅兮轻轻的叫了一声:“妈,我回来了。”
“嗯,回来了。”母亲回应道,但声音却低低的。
“妈,今天我爸来电话说什么了,是不是又给家里寄钱了?是不是又给我买什么好东西了?”雅兮并没有发现母亲的异样,继续穷追不舍的问道。
“你爸什么都没有说,就问我们好不好,这两天妈妈要出一趟远门,你和你弟弟就跟奶奶在家,奶奶年纪大了,你们要记得照顾一下她。”母亲依然低着头拨弄着床上需要整理的衣物,头也没抬一下。
雅兮也只好站在门口,静静的看着母亲的背影,这冷清的气氛让雅兮就那样手足无措的站着。
终于,母亲转过了身,雅兮看见的竟然是一张布满泪痕的脸,那一双眼睛因为哭泣已经红肿了起来,眼里已然全是红红的血丝。雅兮难以想象出当时的母亲到底经历了多长时间的惊涛骇浪才能如此平静哀痛。
“小雅,你的爸爸出事了,你舅打电话来说,他在工地上被一块钢板重重的压下,半身瘫痪了,在医院里住了一周了,才告诉我,我要去一趟北京。”母亲哽咽的说。
母亲一下子说了这么多,雅兮很难听懂母亲的话,她只能从母亲痛苦的模样当中感觉到家中有大事发生了,并且是不好的事。
很快,第二天母亲就把家里的猪卖掉,换了七百块钱,带在身上,到北京去了。走的时候,妈妈仍然是哭着走的,确切的来说,母亲这两天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悲伤的流泪。
望着母亲远走的背影,雅兮仍然不觉得十分悲伤,因为她当时还不知晓“瘫痪”二字的含义,她也不能明白作为成年人的母亲一直掉泪该是遇到了生命中多大的打击和痛楚,她甚至认为母亲这一去只是去看看父亲而已,等不了多久,母亲就会回来,母亲的笑容也会回来的。
雅兮,伫立在门前的大柏树下,望着整个村庄,觉得什么都没变,那一年,雅兮八岁,弟弟五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