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逃避才是最大的围城——读《围城》有感

逃避才是最大的围城——读《围城》有感

作者: 白云雪 | 来源:发表于2020-02-26 16:59 被阅读0次

《围城》一部常年霸占图书阅读榜的榜首的小说,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钱钟书夫人杨绛为其在扉页上的一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有人曾经这样问:为什么婚姻美满的钱钟书会创作出《围城》?在这本书的附录里有杨绛写的篇钱钟书写《围城》,文章里是这样说的,钱钟书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是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源于感悟。而这个感悟缺不一定是自身的经历,有可能是看别人的经历。

关于婚姻,仅仅是围城的一方面的解读。从作者着重写了方鸿渐与几位女性之间的瓜葛。在归国船上与已有未婚夫的鲍小姐的追逐寻欢,他很怪鲍小姐行为不检,但对鲍小姐的勾引又觉得十分兴奋。对于不喜欢的苏文纨,方却从来没有勇气把事情讲清楚,最后还是用法语说自己心有所属。对自己最心爱的女性—唐晓芙,明明是应该把握的幸福时机,他却不积极主动的解释,反而把爱情以草率结尾。到最后选择一个不爱的孙小姐结婚。

透过方鸿渐的种种行径,作者更刻画了一个性格性格鲜明的人物。这个人物性格可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体现出来。造就围城的更多是我们自己。而这也是围城根本意义所在。

方鸿渐身上有一种游离性,这种游离性是面对社会残酷竞争以及种种压力下的迂回逃避。这种逃避是不肯面对传统生活中的贵规则,却也无法作出冲破现实的一步,只能一步步“欺骗自己”和“欺骗他人”。早在大学读书期间,接受西方教育的方鸿渐一直想恋爱,按年龄来看,他30岁左右,就拿现在的年龄观念,他现在结婚都是晚婚了,但是在他父亲的痛骂下“顿时矮了半截”。

接受亡故未婚妻家的帮助出国留学后“既不钞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一面说着学位无用的话,一面在快要回国时买的一份假文凭,掩盖自己“一无所获”的留学经历。他这种逃避性也在去三闾大学任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对待校长高松年的食言,对代伪造学历假留洋博士韩学愈,对李梅亭的伪仁义道德...最后在尔虞我诈之中被排挤出来,原本等待的是升为教授的聘书,却收到解聘书。

如此种种,造成了方鸿渐的悲情色彩。他一味的逃避,逃避现实、逃避婚姻,想逃到一个没有围城的地方,却不是逃避—才是最大的围城。

相关文章

  • 逃避才是最大的围城——读《围城》有感

    《围城》一部常年霸占图书阅读榜的榜首的小说,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钱钟书夫人杨绛为其在扉页上的一句话:“围在城里的人...

  • 如果…

    如果… ——读《围城》有感 最近带着学生在《围城》里兜兜转转好几圈,感觉里...

  • 城中之囚

    ——读《围城》有感 何谓围城?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曾给黄罗芳一张纸条,阐明了围城的丰富内涵,上面写道:《围城》的...

  • 围城之中 ——读《围城》有感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这是我读完《围城》后印象最深的句子,也是“围城”的真正含义。 纵观主人公...

  • 围城态度 ――读围城有感

    围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围在城外的人想进来,对于婚姻也罢,对于事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谈...

  • 围城人生 ——读《围城》有感

    你要坚定地走得远,看得远,爱得深,爱得真。只有这样,那些大人们走过的路,吃过的盐才不会成为你前行的“约束”。你把浅...

  • 《身在围城》——读《围城》有感

    原创,非首发 闲暇的日子本就易人深思,就像静夜的蝉鸣,清晨的雨声,总扰人清梦。倘若又在合适的情景读上一本赋有深意的...

  • 书评 | 缩影

    缩影 ——读钱钟书《围城》有感 读完《围城》后,脑海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便是“缩影”。没有华丽的辞藻,因为《围城》是...

  • 读《围城》有感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篇名作,我这知道这是一本颇负盛名的书却不知道他的内容,故事梗概,和主题表达。在图书...

  • 读《围城》有感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是《围城》中我记忆很深的一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逃避才是最大的围城——读《围城》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ubc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