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因病逝世。今天是他逝世19周年。
钱钟书最为读者熟知的作品是《围城》。夏志清认为《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书中除了展示知识界的众生相,对于人性的刻画也是入木三分,语调诙谐幽默,日常生活中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神态与举动,在钱钟书先生的笔下则是另一番解读,读者读来会心一笑的同时又发人深省。
就比如笑与幽默感这件事。
在钱钟书看来,“一般人并非因有幽默而笑,是会笑而借笑来掩饰他们的没有幽默”。笑的本意逐渐丧失,矫揉造作的幽默,机械化的笑容,到今天,除了笑得越来越假,我们也学会了如何“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今天,FUN声的声音来自我们FUN声群的三位小伙伴:小秋、果然和老鬼。她们为大家分享的是2015年2月22号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端推送的《钱钟书:有些人借笑来掩饰他们没有幽默》(作者:钱钟书)。

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老实说,一大部分人的笑,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
把幽默来分别人兽,好象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他在《动物学》里说:“人是唯一能笑的动物。”近代奇人白伦脱(W.S.Blunt)有《笑与死》的一首十四行诗,略谓自然界如飞禽走兽之类,喜怒爱惧,无不发为适当的声音,只缺乏表示幽默的笑声。不过,笑若为表现幽默而设,笑只能算是废物或奢侈品,因为人类并不都需要笑。禽兽的鸣叫,尽够来表达一般人的情感,怒则狮吼,悲则猿啼,争则蛙噪,遇冤家则如犬之吠影,见爱人则如鸠之呼妇(cooing)。
请问多少人真有幽默,需要笑来表现呢?然而造物者已经把笑的能力公平地分给了整个人类,脸上能做出笑容,嗓子里能发出笑声;有了这种本领而不使用,未免可惜。所以,一般人并非因有幽默而笑,是会笑而借笑来掩饰他们的没有幽默。笑的本意,逐渐丧失;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慢慢地变成了幽默贫乏的遮盖。于是你看见傻子的呆笑,瞎子的趁淘笑——还有风行一时的幽默文学。
笑是最流动、最迅速的表情,从眼睛里泛到口角边。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投壶不中,“天为之笑”,张华注谓天笑即是闪电,真是绝顶聪明的想象。据荷兰夫人(LadyHolland)的《追忆录》,薛德尼.斯密史(SidneySmith)也曾说:“电光是天的诙谐(Wit)。”笑的确可以说是人面上的电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间闪烁着牙齿的光芒。我们不能扣留住闪电来代替高悬普照的太阳和月亮,所以我们也不能把笑变为一个固定的、集体的表情。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这种机械化的笑容,只像骷髅的露齿,算不得活人灵动的姿态。
这是你与书评君共同打造的一档声音栏目,每周二和周五准时与大家见面,让我们一起尝试用声音做点好玩的。每阶段FUN声会提前预告一个主题。希望你能围绕这个主题,选取一本你最爱的书或文章,并在其中找到你最愿意分享的段落,朗读出来,录成音频。让你的声音在FUN声放声。
尹 平 讠
本期主题
书评君
一直以来关注书评君的你,心中一定有一篇文章,让你对书评君念念不忘。所以这一期,我们希望你在《新京报书评周刊》上选出一篇你最爱的文章,把其中你最愿意分享的段落,朗读出来。我们很期待藉由你的分享,能让更多的人听到书评君的声音,你的声音。参与方法如下:
1 主题选择
根据我们每阶段预定的主题,选取一本你最爱的书或文章,并在其中找到你最愿意分享的段落,朗读出来,用录音设备录制时长为5分钟左右的音频。
2 标准规范
开场介绍请统一为,“阅读需要主张。大家好,我是……今天我是书评君的声音”。录制时请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并非常推荐自己配乐。音频格式以mp3、wma最佳。
3 自我介绍
写一段话,简短介绍一下你自己,还有这本书以及你为什么选择它。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同我们分享更多有关这本书或这段声音背后的故事,我们很想听。
4 投稿方式
把音频文件和介绍文档发至邮箱 funvoice@163.com,邮件正文末请留下个人微信号或联系电话,邮件标题请以“主题+书名(或文章名)+姓名”统一标识。
如果你的声音被选中,我们还将邀你加入FUN声群,让我们一起用声音做点好玩的。
新一期主题“书评君”仍在寻声。我们期待,FUN声下一个声音就是你。

FUN声
阅读需要主张
微信公众号ID : ibookreview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