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158)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09:17 被阅读52次

卷四(三四)

周青原云:“不知谁把芙蓉摘,枝上分明见爪痕。”刘悔庵云:“镜影不知双髩白,书声宁识此翁衰?”余谓:“不知得妙。”王至淳云:“水边红影一灯过,知有人从堤上行。”杨子载云:“忽惊雨后青龙爪,知是苍松倒挂枝。”余谓:“知得妙。”乔慕韩云:“梦回枕上窗微白,知是天明是月明?”余谓:“似知非知得妙。”

周青原,清代人,工部侍郎。袁枚友。(资料缺)

刘悔庵,(资料缺)

髩,音bìn。古同“鬓”。

王至淳,字朴山。清道士,住江宁隐仙庵。工诗文,擅画梅。有《清凉山房诗概》。

乔亿,(1702-1788年),字慕韩,号剑溪,江苏宝应人,乔崇修之子。国子监生。屡试不第,弃举业,专肆力于诗,与沈德潜友善。近体在王孟、钱刘间,古体直追汉魏。客游山西,主讲猗氏书院、郇(音xún ,周朝国名,在今山西临猗西)阳书院。著有《小独秀斋诗》、《窥园吟稿》、《三晋游草》、《夕秀轩遗草》、《惜余存稿》、《剑溪编》、《说诗编》、《杜诗义法》、《诗朦记》、《艺林杂录》等传世。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不知得妙!知得妙!似知非知得妙!袁枚用三个“妙”字道出了诗文创作的又一秘诀,即诗人的主观意识状态在诗文中表达中的“藏”与“露”,并没有确定的孰优孰劣之分。藏?还是不藏?露?还是不露?一切均以诗文本身的总体构思安排及巧妙有趣为标准。

相关文章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随园诗话》(158)

    卷四(三四)周青原云:“不知谁把芙蓉摘,枝上分明见爪痕。”刘悔庵云:“镜影不知双髩白,书声宁识此翁衰?”余谓:“不...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硬读《随园诗话》(9)

    六 《随园诗话》原文: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

  • 硬读《随园诗话》(3)

    卷一 一(上)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

  • 硬读《随园诗话》(2)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袁枚(1716-179...

  • 硬读《随园诗话》(5)

    二 《随园诗话》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

  • 硬读《随园诗话》(4)

    卷一 一(下) 《随园诗话》原文: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

  • 硬读《随园诗话》(7)

    四 《随园诗话》原文: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

  • 硬读《随园诗话》(6)

    三 《随园诗话》原文 前明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于诗亦然。当其盛时,高、杨、张、徐,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15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my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