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一八四:下学而上达

《传习录》一八四:下学而上达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12-30 19:27 被阅读0次

《传习录》一八四:下学而上达

会稽素号山水之区。深林长谷,信步皆是;寒暑晦明,无时不宜;安居饱食,尘嚣无扰;良朋四集,道义日新;优哉游哉,天地之间宁复有乐于是者!孔子云:“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仆与二三同志方将请事斯语,奚暇外慕?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忿然者,辄复云云尔。

咳疾暑毒,书札绝懒,盛使远来,迟留经月,临歧执笔,又不觉累纸。盖于相知之深,虽已缕缕至此,殊觉有所未能尽也。

有一种修行境界叫“洁身自好”,如神秀所作的偈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也有一种修行境界叫“空灵寂灭”,如惠能所作的偈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当然,还有一种修行境界叫“人不知而不愠”,比如孔子,他同自己的学生子贡主动谈及这个敏感话题——“莫我知也夫”——没有人真正懂我了!

注意,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境。“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孔子的原话,这句话的前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就是说,最好是能有人“知”,毕竟那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儿。反过来讲,真没有人“知”,也不值得愠恼,真正能做到没人懂也不愠恼的,才够格为君子。

只有这一层,还不足以称为圣人。充其量只能算“洁身自好”修得还不错。非但不愠恼,还能云淡风轻的坦然面对,能主动谈及“莫我知也夫”才算是到了“释怀”的境界。没人提及这不开的一壶,孔子自己能拎出来“把玩”,而且为了教诲弟子,肯于拿自己不开的一壶来开涮,这种心境和胸怀,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不愠”是外显的修养,很有可能是硬生生把“打碎的牙”生吞了,勇气虽然可嘉,逼格却不能算高,敢切开来“把玩”的,才是内在的修养。在孔子看来,为人“知”固然令人欢喜,不为人“知”也是值得欢喜的。这种欢喜,更准确地讲是一种喜乐心。范仲淹讲“进亦忧,退亦忧”,孔子则是为人知是喜乐的,不为人知也是喜乐的,这或许便是贤人和圣人之间的差别吧!

当然,有些喜乐是装出来的,也有些喜乐是尚未悟的慧能那样“空”出来的,而孔子的喜乐则是“至诚”的。他讲“不怨天,不尤人”,是在讲修养使然——从人的修养角度应当如此;他讲“下学而上达”,则是在讲天道如此——学的本质就是“修身以合天德”——天道怎么会是求人“知”的?所以,他最后讲“知我者其天乎”——真正懂我的大概是上天了!

王八看绿豆,更容易对上眼。世人看不懂“修身以合天德”的孔子,是因为世人鲜有“天”那样的境界和高度,真正懂孔子的,大概也只有上天了。当然,后世真正打心底里尊其为圣人的,大概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一层。

君子顺应天命,求的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在自己该做好、能做好的事情上下功夫,除此之外,别无他求。天命有穷通,人事有顺厄,只要该做好、能做好的事情做好了,剩下的便是天命了。不懂天命的人,才会在困厄时怨天;不通人事的人,才会在挫败时尤人。君子没有不知天命,不通人事的,所以“不怨天,不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不仅仅是君子的外在表现,更是君子的内在修养。下学人事以上达天命,尽人事以忠,敬天命以信,如此才配叫作君子。

会稽(南宋以后会稽名绍兴)由来以山水灵秀之地著称,绵延纵深的林带、幽长的山谷比比皆是;寒暑阴晴,什么时间都景色宜人;隐居于此饱食终日,可以隔绝掉尘世种种干扰;好友们从四方云集于此,研讨道义每天都有新的精进;真是优游自在,天地间哪里还会有比之更甚的快乐!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我和两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正想要认真实践孔子这些教诲,哪还有时间向外在世界慕求呢?只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时见天下之病即是切肤之痛在身,还不能放下,于是又写了这封信。

咳嗽的毛病复发加上天气炎热,有些懒于写信。你派人盛情远来,停留在此几乎一个月了,临行前提笔留言,不知不觉又写了这么多。你我之间相知如此深厚,虽然书信已经详尽到近乎啰嗦的程度了,仍然觉得纸短情长、意味未尽。

好山好水刚好怡情养生,奈何圣人以天下万物为一体,视天下灾难病痛如切肤之痛。尽管有好山好水好基友,奈何这“切肤之痛”时时发作,这便是身处会稽好山好水境地的王阳明。

这种事,谁能真理解呢?恰如“莫我知也夫”之论,孔子说给子贡,王阳明写给聂文蔚。对牛弹琴的事儿,两位伟人都不会干,恰如子贡由此更懂孔子一样,聂文蔚也由此更懂王阳明了。

“下学而上达”在王阳明是要求“学为圣贤”,在孔子则是要求“修身以合天德”。正因为如此,两个人都超凡入圣!

相关文章

  • 下学而上达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 下学而上达

    立志设目标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这些都称为上达。 把事情做成,需要知道我要什么?需要什么能力?如何才能获得...

  • 下学而上达

    孔夫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下学而上达,一般解释是,下学,学人事,学人情世故,上达,达天...

  • 下学而上达

    下学而上达,把你身边每件小事都做好,做到极致。 放假了,看手机小说,玩手机游戏,水喝的少,脸上长了两个火疙瘩。正好...

  • 下学而上达

    事有其理 波彻水源 大圣降临,创开化本,将欲拯拔诸有,同登彼岸。为道制戒,本非世福。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

  • 知止而后能定

    《传习录》下学而上达,应在“下学”上下功夫原文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

  • 36用切实行动践行理想(24)

    《传习录》第二十四条陆澄问上达工夫。阳明先生教导说“上达”就包含在“下学”里,不可分开。 上达的意思是通达天道,也...

  • 若辰读国学经典  6|100

    【书目】《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 【原文】 问上达工夫 先生曰:“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

  • 学习笔记 你只管下学,自然上达

    子曰:下学而上达。 “下学”,“上达”根本就是一回事。 你只管下学,自然上达。 凡是眼能看见、耳能听见,口能说出来...

  • 2021-08-23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一八四:下学而上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re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