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号下午,启程从深圳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郑州。
没有五一回去时候的兴奋,但是内心依旧很温暖。出了高铁站,已经深夜十一点半,爸爸早已等候,没曾想竟然堵车40多分钟,爸爸也不着急,孩子有点闹觉。
穿过堵的路口,上高架,不到20分钟就到了家。妈妈腰疼,没来接我们。
我和姐姐发信息,这么晚还是不要折腾已经61岁的父母了。我姐建议以后弟弟来接,还离得近,我觉得靠谱。
第二天,爸妈很早就起床了,拆迁房隔音较差,外面风吹草动,卧室也能听得很清楚。爸爸一大早固定炒点西瓜豆炒辣椒,凉拌萝卜丝。咚咚咚的声音,我也没了睡意。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老公湖南人吃不惯馍菜汤,带女儿下楼吃,我和父母也随他去。
吃完饭站在窗前看外面天气,妈妈说已经下了大半个月,北方与南方竟然交换了天气,曾经干燥的北方居然也有南方梅雨世界的霉味,甚是奇怪。
上午,萱萱duangduang的敲门,开心的和小荔枝玩耍,我买了画本画笔,每个小朋友都有,她们都很喜欢画画,对着手帐绘本,我带着两人开心的画了好多画。弟弟和弟媳妇坐在沙发上、妈妈腰疼躺在卧室,大家就这么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下午,妈妈和我去附近小万科来买东西,路上讲了上个月大舅去世的细节,她平静的描述二舅张罗厚实,刘孩儿考虑周到送大舅上路别害怕,我却早已泪眼婆娑。
话说大舅长年酗酒,乱讲胡话热得亲朋好友常常不悦,但毕竟是亲戚,人一走心里空空落落。
中年人的成长,就埋藏着听闻上一辈人走的消息中,不得不面对又一重大课题,生死。
前几年我们姐弟仨都成家,然后家里添了三个宝贝,喜酒满月酒周岁亲朋好友相聚总也笑颜相迎,可这两个月,先是二爷、后是大舅,令人唏嘘,感叹生命无常。白事总是那么令人伤感。
生命的不可逆,越早意识到,越会在日常生活中,选出令自己开心且不后悔的决定来。
说到这里,又回到老生常谈的问题,我想回家,为什么想回家,就是想和父母、姐弟、亲戚产生多多的有意义的连接。
从这个层面来讲,一直腻歪在一起,也不合适。长久不见也不合适。那多久合适?还是自己说了算。兼顾时间与金钱,找到一个平衡。
现在心态转变有两个好的点,确实是以后需要长久维持的。第一个是不再暴怒被情绪拉着走,喜欢饶有趣味的观察自己的情绪、身边人的情绪,还会细想某些可能导致这个观点、做法、情绪的原因。
就比如妈妈会觉得爸爸料理二爷后事付出了很多,8月高温三天葬礼,爸爸跑前忙后中暑到医院,但是二爷儿子叔叔不图感恩,中秋节也不来看看爸爸。说二爷去世的五七很重要,但是叔叔没提前打电话,爸爸急的想打给叔叔问五七怎么处理,但妈妈说应该叔叔来打,毕竟是他的爸爸。叔叔终于在前天晚上打了电话,可是经常说俺妈说了咋咋咋,俺妈说了咋咋办,四十多的人了,没自己主见天天听妈妈说了啥?
我刚开始听也疑惑,叔叔本科国防生,研究生毕业当兵十多年,转业在土地局,按理说人情世故肯定也知道,为什么执行上不积极?
直到昨天来上班路上,突然想到两种可能,要么就是故意为之,自己不想说,以妈妈说的为借口,还有一种是真的没想到。
这后一种,如果积极想学,也能克服没想到不知道的困境,就害怕不想学。前一种,那就是叫不醒装睡的人。以我对叔叔理解,确实自己想法比较少,听别人说的比较多,换句话说自己担责很少。
我爸爸和爷爷属于家族承担责任很多的,除了做好自己,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他人。就像爸爸听到二爷去世消息,正在开车,停车大哭,然后从避暑山庄开车回老家,一路上打了无数电话,安排葬礼事宜。
以我对爸爸了解,他做事全凭心,不图回报,这点我真的很佩服。所以我妈说叔叔中秋节看不看他,他估计有点忧伤,但也不会心生埋怨。
妈妈讲的人情世故,是我在异乡感受不到的,让我很喜欢听她讲这些,没有粗暴因为所以,只言片语都透出很多真情。
回乡感触太多,下节继续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