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北京大学新传学硕 653
名词解释:培养分析
01丨答题思路
培养理论属于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
针对这一名词解释,首先需要对培养理论的定义、背景来源作出简单概括,然后说明研究重要发现。最后,可对研究的意义与不足作简要描述。
02丨参考答案
培养分析( Cultivation Theory)又称培养理论、涵化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现实观和世界观产生强大影响力的理论。为了解决当时美国社会严重的暴力和犯罪问题,美国政府专门成立了“暴力成因与防范委员会”。格伯纳在该委员会的支持和赞助下,考察了电视的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们社会现实认知的影响。
研究发现,电视的暴力内容与青少年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增大了人们对现实环境危险程度的判断。格伯纳等人认为,现代社会中传播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的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我们接触电视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把电视中所表现出的世界认为是真实的世界,从而模糊了媒体的象征环境与真实环境之间的界限。培养分析主要关注的是商业体制下电视对受众的影响。它认为,电视己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熔炉”,与其他媒介相比,电视对受众影响更大。
随着研究不断发展,“主流化”(mainstreaming)与“共鸣”(resonance)成为培养分析的重点研究概念:“主流化”指的是电视培养导致属于不同群体的重度观众的立场和行为之间的差异减少或消失;“共鸣”指受众在电视节目中获得的印象在现实中得到印证,加深受众的印象确定性,电视对受众的培养会加倍。
培养分析将重点放在电视的虚构性内容上,考察整个讯息系统中反复出现、稳定的内容模式的宏观影响。同时,该理论认为电视最大的效果不是使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发生变化,而是通过塑造人们关于现实的共同观念,而使他们保持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