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经典散文文艺荟萃五千年中华史
《<资治通鉴>研读》231:汉纪(三十八)

《<资治通鉴>研读》231:汉纪(三十八)

作者: 黄河歌者 | 来源:发表于2025-05-07 06:08 被阅读0次


《<资治通鉴>研读》231:            汉纪(三十八)


马皇后

77年春三月甲辰日,朝廷裁撤掉伊吾卢的驻屯军兵,匈奴又派兵守卫这里。

永昌、越巂、益州三郡的军兵以及昆明夷卤承等人,到博南进攻哀牢王类牢,大败斩杀哀牢王。

夏四月戊子日,汉章帝下诏令,让受到楚王、淮阳王谋反案件流放的四百多家返回。

汉章帝想要加封自己的各位舅舅爵位,马太后不听。这时全国大旱,说事的都认为这是朝廷没有加封外戚的缘故,有关部门据此上奏,应当依照原来的规章制度办理。

马太后下诏令说:“凡是那些说事的,都是想通过向朕献媚以取得个人富贵罢了。当年王氏五侯在同日受封,导致黄雾四塞,却总不能降下及时雨。外戚富贵隆盛,没有不倾覆的。所以先帝才谨防舅舅专权,不让他们处在机要核心决策位置,又说:‘我的儿子不应当和先帝的儿子相等。’现在有关部门为什么想把马氏比拟于阴氏呢!何况卫尉阴兴,受到天下称赞,他听说宫中的御者来到门口,来不及穿鞋子就迎接出来,这是蘧伯玉样的敬重;新阳侯阴就虽然性格刚强,平时有些小的失理,但非常有方略,在发表言论时,一朝中无人能比;原鹿贞侯阴识勇猛诚信。这三个人,都是群臣中的佼佼者,别人怎么能比得上呢!马氏比阴氏差距太远了。我虽然才干不济,也是夙夜不敢休息,经常害怕有亏欠先人后人的想法,即使是细小的过失,也从不原谅自己,日夜不停告诫。如果我在不停犯法,他们治丧起坟,又无法察觉,这是我的话没有被别人听到,自己的耳目被闭塞的缘故。”

“我作为天下人母,平时身穿大练,食物不求甘美,身边左右只允许穿着普通的帛布,不用香薰粉饰,就是想以己率下。以后让外戚见到,应当愧疚伤心自问,只能开玩笑说:‘太后平时喜欢朴素节俭。’前几天我经过濯龙园门口,看到外戚后,询问他们平时的生活起居情况,他们说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连仓头的衣服都配绿色的套袖,领子袖口都是统一的白色,回头看我的驾车者,远远不及他们。我对他们未加谴责恼怒,只是断绝了每年的用费罢了。希望他们能够在心中暗自惭愧,不要再继续懈怠,更不要忘记忧国忧家的思虑。知臣者莫若君,何况是自己的亲属呢?我怎么能对上辜负先帝的遗诏,对下有亏先人的大德,再次重蹈西汉败亡的大祸呢!”

马太后最后坚持不答应。汉章帝读了诏书后赞叹悲伤,再次请示说:“汉朝建立后,舅舅们封侯就像皇子封王。太后确实心存谦虚,怎么能让臣我承担不加恩于三位舅舅的罪责呢?何况大舅舅、卫尉马廖年岁很大,两位舅舅校尉马防、马光大病在身,如果一旦有什么不幸,就会让我长抱刻骨的悔恨。应当选择吉时加封,不能再耽搁下去。”

马太后回复说:“我反复考虑这些事情,想找到两全之策。难道只想让自己落下谦让的名声,却让皇帝承受不封外戚的嫌疑呢!当年的窦太想要封王皇后的哥哥,丞相周亚夫说:‘要遵守高祖皇帝的约定,没有军功的非刘氏不能封侯。’现在马氏对国家无功,怎么能和阴氏、郭氏等中兴时期的外戚相同呢?我经常观看富贵家庭,其官禄爵位重重叠叠,就像那些结实的树木,其根基已经受到伤害。何况人之所以希望封侯,就是想要对上继奉祭祀,对下图求温饱。现在祭祀接受四方的珍馐,衣食全都蒙受御府的余资,这样的待遇还不知足,非要享受一县的食邑呢?这事我经过深思熟虑,不要再有什么怀疑了。最好的孝行,安亲作为至上。现在国家多次遭遇变异,谷价上涨几倍,我日夜忧愁恐惧,坐卧不安,怎么却只致力于加封外戚,违背了慈母的拳拳之心呢!我平时性子很急,现在胸中有气,不能不进行理顺。如果阴阳调和,边境清静,然后才能按照皇帝的意思行事。我现在应当含饴弄孙,不应再关心朝政了。”

汉章帝这才不再坚持。

马太后曾经下诏书给三辅说:“各马氏及其亲戚有事嘱托各郡县、干扰官吏地方行政的,要依法处置并且上报。”太夫人在安葬时,所起坟墓略微有点高,马太后认为说得有道理,马上让哥哥马廖等人削减坟的高度。马皇后的外戚中,平时有谦虚讲究义行的,她马上用温和的语言表扬,赏赐给财物爵位。如果出现小的过错,马上态度严肃地先召来面见,然后再加以谴责。对其中有些服饰逾越法度的,便断绝其属籍,遣返回归田里。广平王、巨鹿王、乐成王的车骑平时十分朴素,没有金银装饰。汉章帝报告马太后,马太后立即赏赐五百万钱。于是内外跟随教化,被服一致不敢奢华,各诸侯平时行事惶恐,远远超过了汉明帝永平年间。于是设置织室,在濯龙园中养蚕,马太后多次亲自前去观看,当成平时的娱乐事项。马太后经常和刘炟日夜谈论大道政事,教授各小王《论语》经书,记述一生,终日和谐。

马廖考虑大业难以成就,就向马太后上书歌颂其德政。书信中说:“当年元帝裁撤服官,成帝穿着浣衣,哀帝撤掉乐府,但奢靡消费仍然不停,导致衰世混乱,这是因为百姓只看上级在做什么,而不听其在说些什么。移风易俗,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书传》中说:‘吴王喜欢剑客,百姓多创伤;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长安城中的谚语说道:‘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这虽然都是些玩笑话,却说中了事实。当前制度还没有完善,后来又都不执行,有的官吏不遵奉法律,大部分原因出自于京师。现在陛下穿着厚缯,去除浮华装饰,平时以简朴作为习惯,这都发自于圣人本性。能把这事做到一以贯之,确实会使四海歌颂,声誉充斥天地,神明可以通达,何况是施行国家法令呢!”

马太后深入采纳了马廖的建议。

当初,安夷县的一名官吏强抢卑湳羌部落人的妇人为妻,结果该官吏被其丈夫杀掉,安夷县长宗延追击出塞,羌人部落害怕受到诛杀,就一起杀掉了宗延,随后与勒姐和吾良两个部落联合起来入侵。

于是烧当羌首领滇吾的儿子迷吾率领各部落造反,击败金城太守郝崇。汉章帝下诏令,封武威太守、北地人傅育为护羌校尉,把治所从安夷迁徙到临羌。迷吾又和封养部落首领布桥等五万多人,一起进犯陇西、汉阳。

秋八月,汉章帝派遣代理车骑将军马防、长水校尉耿恭,率领北军五校军兵及各郡射士三万人进击。

第五伦上书说:“愚臣认为,贵戚可以封侯让其富裕,但不能委以重任授予职权。为什么呢?因为其犯罪后,绳之以法会伤害恩情,私下赦免则违反法律。听说马防现在要率军西征,臣认为这体现了皇太后恩仁,陛下至孝,如果战事出现意外,就难以维持至爱了。”

汉章帝不听。马防等人进军到达冀城,布桥等有在临洮包围南部都尉,马防进击把其击败,斩首四千多人,于是解除临洮之围。其余的部众全部投降,只有布桥等两万多人,屯驻在望曲谷,未能攻克。

十二月戊寅日,有颗彗星出现在紫宫。

汉章帝纳窦勋的女儿为贵人,受到宠幸。窦贵人的母亲是东海恭王刘疆的女儿沘阳公主。

第五伦上书说:“光武皇帝承接王莽之后的弊政,实行严猛的政策,后世延续下来,于是造成这样的风化。各郡国中举荐的官吏,大多都是只能辨析职务的庸俗官吏,没有选拔那些通过宽博来改变以上现状的人员。陈留县令刘豫和冠军县令驷协,他们行事刻薄,治理县邑时专门喜欢掠杀,一味要求严苛,官吏百姓愁苦怨恨。但现在的议论者反而说他们有能力,这违背了上天之心;陛下不仅要惩罚像刘豫和驷协这样的人员,更应当谴返处分其举荐者。务必进荐仁贤来改变时政,实际上不过起用几人,但风俗就会自动转变。臣曾经阅读历史记载,知道秦朝因为酷急亡国,又亲眼目睹王莽因严苛法律导致自灭,所以陛下勤勤恳恳的原因就在这里。臣又听说各诸侯王和公主贵戚骄奢逾越礼制,京师都这样了,怎么能昭示远方呢?所以才说:‘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自身行为教导别人,别人就会听从,以言垂范,受教者才不会争讼。”

汉章帝表示赞赏。第五伦性格刻板耿直,但平常痛恨庸俗官吏为政苛刻,议论朝政时以宽厚作为原则。

第五伦

黄其军

      作于2025年4月30日(古历乙巳年四月初三)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资治通鉴>研读》230

《<资治通鉴>研读》229

《<资治通鉴>研读》228

《<资治通鉴>研读》227

《<资治通鉴>研读》22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研读》231:汉纪(三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mfi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