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不少人看到这个题目会疑惑,此李白和那个大诗人李白是否一个人?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在看到一幅书法作品《上阳台贴》后同样发出的疑问,现在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此李白就是彼李白,作诗的李白和写字的李白是同一个人。
在中国,李白实在是太出名了,从呀呀学语的黄口小儿到耄耋之年的白发老者,几乎都能背的出李白的一两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从嘴边随意流出的诗句,寄托千百年来人们对那个辉煌时代的无限眷恋,而李白也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一张精神名片。
李白因诗而举世闻名,但因其诗歌太辉煌了,成就太大了,人们往往忽略了他的另一个身份——书法家。他现存唯一的纸本墨迹草书真迹作品《上阳台贴》存放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国宝”,称为“一级甲”,可见其书法水平同样不同凡响。
这幅书法作品全文共计25个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全幅作品字体雄浑壮阔,跌宕起伏,与诗中那个胸中气象万千、腹有凌云壮志的李白完全一致。透过这幅书法作品,一个真实的李白仿佛是在我们的身边,通过这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纵横交错,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李白的气势,听的见他的笔在宣纸上游走的声音。我们穿越千年,终于在这一方天地里找到了大诗人本尊。

你看那灵动跳跃的字符,那突兀而来的气势,山崩地裂般轰隆隆的向我们袭来,难以招架的我们彷佛滑入了时光隧道,跨越千年走近李白,在天宝三年的那一天,与李白同游王屋山阳台观,亲眼目睹了李白挥毫泼墨,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完成这幅书法作品,立于案旁的我们愕然于这气势磅礴的神来之笔,恍惚间沉醉已不知归路,突然惊醒禁不住拍手称快。
这是盛唐的气象,朝气蓬勃,精神明亮!难怪宋徽宗赵佶为其跋文为:“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物我两忘,身在世外,真行家之言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