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智慧老人说的“无学为贫,无德为孤”八字真言我记住了。
今天的智慧老人继续告诫我:
134.读书为根本,孝悌立根基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①,人须从孝悌立根基。
性命: 安身立命的根本。
刻苦攻读是读书人的本分,也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在书中,丰富的知识能够帮助人们认知世界,前人的智慧能够让人心中豁然开朗,读书可以让人分清忠奸善恶、孝悌廉礼,培养人们高洁的品格。
孝是对父母恭敬尊重,悌是“长幼有序,友于兄弟,”能孝敬父母的人懂得感恩,与兄弟和睦相处的人重义而不会忘本,因此崇尚孝道的人懂得尊重他人,而崇尚悌者有仁爱之心,如果做人从基本的孝悌做起的话,就会培养出一个高尚的人格。
135.得意须自持,苦心中有报
德泽①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
德泽:品德和恩泽。
天下人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中好事不断,但要知道,如果自己的品德太差,有好事降临,却未必有好的结局,因为无端降临的好运,很可能是靠不正当的理由得来的,平白无故的接受,很可能是祸患的开始。“无功受禄,寝食难安”,正直的人时刻讲求问心无愧,莫名的好运突然降临时,就问自己以何德何能而居之。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则应看到其中的隐患,不会安之若素,更不会自我夸耀。
天地间自有公道,而公道的评判标准就是人心,如果一个人能够勤勉自省,多做有益于大众的事,把道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不去纠结是否能得到回报,时间久了,以至诚之心付出的人,必然会得到众人的赞美和爱戴。
136.有自知之明,须不卑不亢
把自己太看高了,并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并不能振兴。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做的有自知之明,非常不容易。人们最看不清,最不了解的往往就是自己,有些人盲目自大,而有些人却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高估自己的人目空一切、骄傲自满,认为别人理所当然的应该尊重自己,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更不能容忍别人的意见,所以他们也许天资聪明,却很难有大的长进。自卑的人与他们正好相反,他们看不起自己,认为别人生来就比自己能力强,这样的思想容易自甘堕落,不能振奋起精神来取得进步,想要有所成就,就要摒除这两种极端的事项,只有自信而不交狂,谦虚而不自鉴,才能以独立健全的人格行走于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