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作者: 知行铭记 | 来源:发表于2020-10-06 21:40 被阅读0次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提出了学习的三大标准:

1. 默而识之

“识”,有两解,一般解作念zhì,记的意思。我们说博闻强识,这里识就念zhì,就是博闻强记。还有我们说标识,这个标识的识,可不是识别的识,也是念zhì,也是记的意思,做一个LOGO,让你记住。

默而识之,学习不是为了嘴上念念,而是要默默记在心里,在自己心上去体会,真正把它理解了,能运用。只有用上了,才忘不了。

另一解,念shí,就是晓得。

有学生问过王阳明:老师,我读书总是记不住,怎么办?

王阳明说:谁让你记得?你若记得,便不晓得。你若晓得,不必记得。

2. 学而不厌

人要学习,开始时都是奋发图强的,弄着弄着就厌倦了,懈怠了,如果功夫间断,则难有所成。所以曾国藩反复强调“日日不断之功”,这就是学而不厌。

学而不厌很难,我们很多人,很喜欢读书,到处找书看,到处问人要书单,但很少有一本书是读完的,都是翻一翻就放下了。

3. 诲人不倦

诲人不倦,这是对老师的要求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是孔子做老师的标准。要尽心地开导学生,他再笨,你也不放弃,不倦怠,一心一意帮他弄懂。

我们要不要诲人不倦呢,我们不是老师,但在公司里,不用说做个领导,就是稍微资深一点,也有带新同事的责任。对帮助新同事熟悉公司,和熟悉业务,能不能诲人不倦呢?

别说对学生,对同事,就是家长对孩子,多说两句也烦了。

“何有于我哉?”的意思,第一个答案,朱熹解的:“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也。”朱熹的意思,孔子是说,这三条我都没做到啊!这是孔子自谦之词。张居正也做此解。

不过刘宝楠《论语正义》考证了,在《孟子》公孙丑篇有一段:

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夫?”

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子贡曰:“学不厌,知也。教不倦,仁也。仁且知,夫子既圣矣。”

子贡问孔子:老师您觉得自己是圣人吗?

孔子说:圣人我做不到,我就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吧!

子贡说:学而不厌,是知,诲人不倦,是仁,老师既知又仁,那当然就是圣人哪!

这样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就是: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也就能做到这三条吧!除了这三条,何有于我哉?还有其他什么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hx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