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节,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油然而起。
昨晚梦中回到了家,窗外是鹅毛大雪、片片纷落,我们在屋子里,暖和而舒适,坐观窗外的雪花,那种感觉和小时候一模一样,是一种久违的感觉,我还在感叹“为啥没有早点回来?”屋子里是有母亲的气息,尽管我们没有对话,但是能够感受到她就在旁边,一起透过窗户看雪。那种感觉,温暖而独特,和小时候身在家中的感觉完全一致。
每次,兄弟姐妹们聚在一起,都会回忆起母亲的相关事迹,她的常用语、口头禅、做事风格、甚至是骂我们的词汇,都能够让我们聊半天。现在倡导父母要对子女“无条件的爱”,现在再回想母亲的方式,就是现实版的无条件爱,没有打压、没有要求、也没有标准,无论我们做什么,她都会无条件支持。周日离开家,到学校后,总是能从书包中搜出她多塞的钱、多装的零食,无声的爱意被装进了出行的背包;周五回家,由于路况不佳,常常堵车,无论多晚,她都会等候,丰盛的饭菜早已备好,然后是家长里短的聊天,那种温馨的场景,一直在记忆中停留。
小时候,不理解晚上还不到10点钟,母亲就烦躁地喊关灯睡着,灯光影响得无法入眠,我就反抗:“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父母催着学习都不学,你是要催着关灯、不让学习!”那时候非常不解,但是如今,随着岁月的增长,或许是基因因素吧,一到点了,我也控制不了瞌睡,而且要求赶紧关灯才能入睡,在灯光中无法入眠。原来,这是一种身体的信号,是身体让到点了就关灯,哪还有时间去考虑“这个时候应不应该关灯”的问题。
母亲有着天然的社交能力,上至八十,下至三岁,她都能聊得上天,我们兄弟姐妹们的同学,都能和她聊得没完没了。言多必失,当时就特别担心她管不住嘴的聊天,带同学回家都会急匆匆地避开她。但是造化作弄人,在某一天,我和姐姐提出给她买个新手机的时候,姐姐才告知“不用买了,话都说不了了。”那一刻的悲哀,无言以表。自此,她失去了自由表达的语言功能。常常在想,也许,这个世界总是圆的,就像能说的话,总数是固定的,前半辈子说多了,后面就让无话可说;前半辈子没吃过苦,后半辈子就让你一直吃苦。如今,记忆中总是少言寡语的父亲,却见人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我们曾经在人间相逢,有着一段亲密的缘分,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先行而去了,到了另一个世界,愿我们在各自的世界中都能继续活出各自的风采,愿你可以在另一个世界中活得更洒脱、更自由,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开心地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