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俊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01
一个人常常会喜欢什么样的人?
同类或者反同类。
同类就是跟自己相同的人,反同类就是跟自己完全相反的人。处于中间地带的那些人,是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的,不管这些人多么优秀。
同类,让他们感觉到的是,深深地被认同感。好像那个人就是另外一个自己。在灵魂与灵魂相遇的刹那,对方的某一个眼神,某一个动作,某一种情绪,让他像被雷击中一般,忽然就体会到了那种亲切感。
爱,便这样发生了。
一个女孩认识了另外一个女孩,对她特别特别好。每次看着她被伤害,看着她一个人形单影只无人相伴,或者不被理解,无力挣脱,她都奋不顾身的放下自己手头所有的事情,去帮她。
她喜欢的电影,只要她说一声,不管自己在忙什么,她都会立刻去帮她买电影票。
她喜欢的书,只要她提到的,她都会一声不响的买回来放到她的包里。
别人甚至开玩笑,说她们俩是不是在谈恋爱,不然干嘛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这么好?
她不介意,她心里知道自己是如何界定她们的关系的,但是她害怕她会介意。
在她心里,帮她就像在帮另外一个自己,自己曾经特别渴望有人为自己做的,现在自己可以为她做,当自己做完了,看着她长舒一口,或者舒展眉头的时候,她心里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愉悦感,好像那个被满足的人是自己。
我真的相信她可以做到为另外一个女孩死,因为从那个女孩身上,她看到的是自己。
她太渴望有人能够按她想要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但是她没有得到,那是她终生都想改写的剧本。
所以一旦她遇到一个这样的人,似曾相识的自己,她马上便能嗅到自己改写剧本的新的机会,于是她迫不及待的,哪怕付出生命,也要完成这一次改写。
本质上,她对对方的好,不过是她为自己童年的补偿。对方能够像她想象的一样欣然接受也就罢了,剧本可以继续演下去。
当对方身在泥塘的时候,这种不顾一切的付出,会换来千倍百倍的珍惜。但当对方从泥塘里爬出来了,不再需要这样深刻的付出了,她想要一种正常的生活了,怎么办?
那个时候问题才真正来了。
她的付出,她不再倍感珍惜,甚至觉得是一种压力,付出的人就会失落,认为我呕心沥血的付出,为什么你现在反应这么平淡?是不是你变了?
某种程度上说,她是变了。她摆脱了付出者的原先设定好的剧本,而有了自己的剧本。这时候就需要另外一方重新认识身边这个人了。
虽然她还是她,但她又已经不是她了。
我们常说:相爱容易相处难,也是这个道理。相爱的时候,我们常常爱上的是自己内心的身影,只是这个人恰好跟那个身影重合了,当继续往前走,对方和那个身影离得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们开始失望,认为是这个人变了,变得自己都不认识了,甚至怀疑:当初是不是我瞎了眼,看错人了。
这句话其实是对的,你确实看错人了,你看到的并不是这个人,而是停留在你内心深入的那个身影,爱上的也是那个身影。
如果付出的一方不能从中清醒过来,执着的要求对方按照自己内心想要的方向改变,两个人便会越来越远。
02
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常常爱的是自己,同样,当我们讨厌一个人时候,讨厌的也是自己。
此话怎讲?
一个有话直说,不擅长交际的人,特别讨厌生活中很圆滑的人。他的内心深处有三种语言:
因为你的圆滑,让我的耿直吃了亏,所以我讨厌你
因为我做不到圆滑,我如果变得圆滑了我就不是我了,所以我不能让自己圆滑
我为了不变得圆滑,但又不想吃亏,所以我用讨厌你的方式,远离你
当一个人说自己讨厌某个人的时候,常常是这个人让他感受到了某种威胁。
比方说这个耿直的人发现了圆滑的好处,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也有想要变得圆滑的冲动,这个时候他会有一种自我被吞没的可怕的感觉,为了对抗这种感觉,索性便将带来这种感觉的人给排斥在外。
固执的讨厌一个人,我们也会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特定的剧本,那就是:我必须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比如我必须是一个耿直的人,或者我必须是一个圆滑的人。
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就把自己架在了一个耿直或者圆滑的十字架上,保持着对某种事物的忠诚或者情结。
而这些情结的背后,往往是与爱有关的,与父母或者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有关。
耿直或者圆滑,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一人对自己“必须式”的要求。
当我们这么要求自己的时候,人生就会失去灵活性,不能遇到不同的场景随机应变。
一个人对别人最大的爱,就是重新修正自己对对方的看法,带着好奇和觉知,重新认识对方,允许对方做他自己。
一个人对自己最大的爱,同样如此。与此相反,一个人对对方最大的恨就是拼命否定对方,试图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不管自己的方式看上去有多好,多优秀。
03
有时候人生就是一场梦。
我们都活在一场场的自我催眠中。就像《盗梦空间》里演的一样。
你以为自己活在现实中,直到遇到痛苦,现实逼着你去反观自身,你忽然发现自己竟然在某事某刻被某人催眠了一个这样可怕的念头,然后在这个念头里活了这么多年,当这个念头飘出你的头脑时,你忽然就从一层梦境中清醒过来了。
然而,这个梦境醒了,还有下一个梦境。有的人悟性高,早早地就从梦里醒过来了,有的人悟性不好,一辈子都活在梦中。
看到别人在做梦容易,看清自己在做梦难。有时候,你知道自己在做梦,但你不知道触发这个梦境终止的按钮到底在哪里。像一头困兽一样,在其中横冲直撞,却出不来。
当你能意识到,外界所有的事和人,其实都是自己和自己的投射,你便找到了从梦境中清醒过来的力量。
如果你特别喜欢一个人,或者特别讨厌一个人,就去反观自身,问问自己为什么我如此需要这份喜欢或者讨厌?
这份喜欢或者讨厌的背后,我为自己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剧本?
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祝你生活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