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语故事中,有三个主人公:人、猴和鸡。是身份地位不同,考虑的事和思考的层面也不同。
其中,最有智慧的是人,最无辜的是鸡,而最有利用价值的则非猴莫属。
无论是职场中还是社会上,人们的身份大体也分为这三种类型。
猴子不听话, 咋办?惩治猴子。太low啦。中国古代就有如下的智慧:
当猴做出些成绩,有点得意想翘尾巴时,就需要及时遏制,控制在可管理范围。手中没有紧箍咒,猴子生长壮大了就有失控的危险。
但是,由于猴还有利用的价值,权衡再三,严厉制裁不是办法。
这时,就显出人的聪明才智了, 抓只鸡,然后历数鸡的罪恶,当着猴子的面把鸡杀掉。见识过这一场面,一般胆小的后就会被镇住,以后就会乖乖的听话,服从主人的指令。
当然执行中要讲究一些技巧,历数鸡的罪行时,要指桑骂槐,实际上时猴的犯的错误,能够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而鸡在这场充满智慧案例中,或者说在此阴谋中,只是个道具,至于是否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无辜还是清白,根本就不在主人的考虑范围。
网文常说:小孩才分对错,成人只看利弊。
职场中,领导调动,原领导手下的干将,就会经常因站错队,而收到批评和严厉斥责,与他们的实际表现无关。
弱小没资格要尊严,讲平等。与弱国无外交是同一个道理。尊严是强大后的奢侈品。
杀鸡成本比较小,镇住猴收益却比较大。主人考虑更多的是投入产出比,而无需为鸡是否冤枉而操心。
鸡急了扑腾几下,叫几声,不会掀起大浪。猴要是急了,可能抓伤主人,逃跑,有投鼠忌器的风险。
但是这里有一个梗,就是杀鸡给后看,也存在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不能因为这招挺灵,就备下许多鸡,隔段时间宰杀一只。头一次组织猴子观看杀鸡,吓傻的猴子一年多不敢淘气顽皮。随着一次次的杀鸡,猴子也有审美疲劳,其效果的时间周期会变得越来越短。
长期以往,总有一天,一旦猴明白了,原来只杀鸡不杀猴,杀鸡就起不到任何震慑作用。
真到了那一步,主人会被逼无奈,不得已,只得直接拿猴子开刀。
到那时,以猴鎮猴,代价就会变得很高越来越高,维稳成本也随之加大。
当然除了杀鸡、杀猴,如此的血腥暴力,还要在在鸡中和猴中,评选出一些先进的鸡代表和猴代表,做起表率作用。
这样效果会更好。
刚毕业走入社会,基本上我们都是“鸡”, 经过多年打拼摔打之后,有的人进化为“猴”或主人,也有的人仍停留在鸡的层次。
不过,这存粹是杞人忧天,胡思乱想而已。经过打拼进化到主人地位的,拥有如此的智慧,到不了控制不了局面的那一天,就还想出新的办法,不会比杀鸡给猴看差。
幸福一定跟两个指标密切相关——尊严和自由。而支撑尊严的是你所处的阶级,支撑自由的是财富和地位。
你幸福吗?或者你现在的地位是鸡呢,还是猴或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