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 它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饷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 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凡是有作为的统治者(王者)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仅仅依靠发布政 令、求贤就士等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统治者要想使百姓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风美俗 ,从而达到 天下大治的目的,必须发展社会教化,通过社会教育手段,提高全体国民的 文化素养和道德自觉来实现。另外,人虽具有天生的 善性,但是,不接受教育,不经过努力 学习,就无法懂得道理,更不能遵守"王者"的法令。这就像一块美玉一样,质地虽美,但不经过仔细地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古代的帝王深谙此理,他们在建设国家,统治人民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使其优先发展。
《学记》阐发了教育在移风易俗和建国君民中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从而把教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相联,尤其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形成了 中国古代教育的突出特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