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木圣经》:愿你闯出属于自己的路
当我第一遍读这本书时我非常的困惑。
这本书在美国销量很高,问世不久就被选入美国高中和大学的文学课堂。
本书通过五位女人的视角讲述普莱斯牧师带着妻子和四个女儿来到比属刚果传教的故事。
作者芭芭拉.金索沃在访谈中提到:“这是我写过的书里最艰难、准备工作做得最多的一本。我等了近三十年,希望自己变得足够睿智、足够成熟,再动笔写这本书。”
此外,由于本书是通过五位女人的视角来展开的。为了能够凸显出五位女人各自的特点,将五种视角写得各不相同,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夫。
“我是这样训练自己的:选择一个场景事件,用不同的声音叙述一遍,我不停地写,不停地改,直到这些叙述之间的区别非常明确。”
可见,创作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作者有一颗真诚的心,并给予这部作品足够的时间来沉淀。
危机四伏的原始刚果丛林,非洲当地的土著人,宗教信仰问题,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刚果独立运动……
这本书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遥远陌生的。
我不是美国人,无法站在他们的视角看待世界。我不信仰宗教,不能理解他们对主的虔诚。我从未去过刚果丛林,永远生活在现代化的大城市中。
这本书于我又有什么意义呢?
读过几遍后我发现,尽管国籍,文化不同,但我仍可以代入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它。
我很感谢作者芭芭拉.金索沃高超的写作技巧,以及译者的艰辛付出,把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使我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刚果原始丛林生活。透过这本书,我能闻到刚果空气中弥漫的味道,在深夜为五位女人的命运哀叹。
政治阴谋,人性的弱点,刚愎自用的普莱斯牧师……我不想去批判什么。
我赞颂书中的女人各有各的勇敢,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路。也正是他们给予我勇气,使我更坚定地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行。
一.奥利安娜.普莱斯——在悲伤的长河中逆行
奥利安娜是这样一位母亲。她嫁给普莱斯牧师之后,全心全意地照看自己的孩子,面对丈夫的不理解与暴力忍气吞声。全家人来到刚果丛林后,在疟疾肆略,毒木疯长的原始环境下,她每天绞尽脑汁地做出一道像样的饭菜,为四个孩子的安全问题担惊受怕。
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她最小的露丝.梅还是死在刚果毒蛇的口中。面对孩子的死亡,她只能跪在小小的冰冷的尸体旁,轻声低语,为自己的孩子缝制裹尸布。
她显然不符合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形象。你会批判她的软弱,质问她为什么早点不抛开与牧师的婚姻带着四个孩子回到美国?
她是很多囿困于婚姻的女性的代表。
但一个女人的力量有多强大呢?
当战争的第一枪打响,她们还跪在地上擦地板,担心孩子食不果腹。即使停战协定签订,她们所做的事也不会有任何不同。
她们见识短浅吗?
她们愚昧无知吗?
你凭什么瞧不起她们?
她们每一天都在操起锅碗瓢盆,捍卫朴素的希望。如果她们的孩子挣扎在死亡的边缘,那么“战争”、“政治”、“离婚”这些词于她们而言都毫无意义。
“尽管我们的命运已因地狱和硫磺的折磨而伤痕累累,我们还是得循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最终,又碰巧托地狱和硫磺的福,我必须不停地移动。”
她剩下的三女儿中有两个嫁了出去,她带着最后一个女儿艾达离开了刚果回到佐治亚州。回到佐治亚州后,她开始从事园艺事业,在她心爱的花丛中逐渐老去。
奥利安娜是一位被苦难裹挟的母亲。死去的人无法复生,宿命不可改变。奥利安娜并未坐在角落里怨天尤人,她使出最后一口气将艾达带离非洲,追求新的生活。
面对苦难我们必须要不断前进,才不至于被悲伤吞噬。尽管前进的路途艰辛,但唯有如此才能通往新的生活。
二、艾达.普莱斯——一瘸一拐地走向拯救
艾达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
艾达刚出生就有一半身体是残疾的。她从小因此受到了“特殊”的对待。五岁时她曾对上帝的权威提出质疑
“进天堂完全是凭运气”
“出生时离牧师近这种事完全得考运气。我们的主难道会是这样粗枝大叶的救世主吗?他难道真的会因为有的孩子偶然出生于异教徒家庭,就要使他们遭受永罚?而那些什么都没干就享有这种优势的人,却要得到奖赏吗?”
然而老师并未回答她的问题,而是罚她站在角落里。由于先天残疾,她受到了这个世界很多不公正的待遇。
刚果的生活对她来说并不算坏,相反比起她的家乡她更适应这里。因为这里很多人生来就残缺不全,他们不会戴有色眼镜看人。
在一次蚂蚁大军入侵基兰加(普莱斯一家在刚果居住的村庄)的灾难中,母亲在危急关头选择了露丝.梅,抛下了她。
这件事给了艾达极大的打击,对她造成的伤害一直深深镌刻于她的心头。母亲带着她回到家乡后,她凭借聪明的头脑考上了大学,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病毒领域的专家。由于儿时的种种遭遇,使她至今仍在质疑自己生命的价值。
在深夜里,理性、说话刻薄的艾达此时像个脆弱敏感的孩子,在工作室里流泪。她打通了母亲的电话,问出了她一直以来都想问的问题:“那一天在克温戈河边为什么选择我?”
奥利安娜以一位母亲的口吻回答:“露丝.梅(死去)之后,就属你年龄最小了,艾达。情况危急时,做母亲的就得从最小的开始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这与艾达的价值无关,只是一位母亲的需要。艾达从母亲的回答中得到了了宽慰,一直以来她受伤的心获得了拯救。
艾达在一位学医的朋友帮助下克服了她一瘸一拐的走路习惯,此时的她已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女科学家艾达。
然而艾达的内心深处还是那个歪斜着走路的小人。
三、利娅.普莱斯——像小鹿般莽撞地冲出荆棘地
利娅从小像父亲的小跟班似的跟在他身后。对她来说父亲便是她的信仰,是使她站稳脚的基石。但是父亲并不关心她。
利娅在刚果邂逅了阿尔托纳,这场跨越肤色的爱情在很多人看来都不可思议。双方都要为此牺牲很多。
他们结婚后在刚果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局势紧张的环境下,利娅用纱布裹住自己显眼的白皮肤艰难度日。她的爱人阿尔托纳在从事政治活动的过程中多次被捕入狱,险些丧命。这些苦难利娅都挺过来了。
然而最让利娅无法忍受的是:非洲的孩子罹患疫病无法医治,只能痛苦死去;此时刚果傀儡政府首脑蒙博托,却在他金砖银砖砌成的宫殿里品味进口红酒,看着饲养的肥孔雀踱步。利娅无法忍受这种差异,这种不公。她靠着愤怒活过每一天,愤怒给予她力量。
尽管一路上跌跌撞撞,但勇敢的利娅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她已是几个稚儿的母亲,有一个爱她的丈夫。
“……这条路上布满了地雷。但哪怕我不得不单脚跳完全程,妈的,我还是要找到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幸运女神眷顾勇者!
四、蕾切尔.普莱斯——捻起裙摆走路的倨傲小公主
蕾切尔是书中最有意思的人物。她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书中紧张沉重的氛围。作者在以蕾切尔的口吻写作时也是怀着一种轻松的心情的。
艾达愤世嫉俗,沉湎于病毒研究中拒绝爱情。利娅刚烈富有正义感,为非洲的种种遭遇义愤填膺。与她的妹妹们不同,蕾切尔没心没肺。
可能这样的女人活得会更快乐。
为了离开刚果这个糟糕的地方,她施展女人的魅力,勾搭上了许多有头有脸的人,使自己摆脱现状,为自己积累财富,在南非开了一家赤道酒店。
利娅和艾达总是嘲笑蕾切尔对于政治时局的幼稚可笑的见解。
而我们的这位漂亮的小公主才管不了什么战争啦,政治阴谋啦……她撩一下自己的金色长发,坐在自己打造的赤道酒店里喝着酒,欣赏音乐。
她的生存之道是:“……就让其他人去推推搡搡好啦,你要做的只是顺势而为。最后,就下来的是你自己的命。……这儿是黑非洲,生命就像洪水一般从你身边轰隆隆地奔流而过,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能让你浮起来,你都得抓住。”
书中在刚果历经苦难的女人们都闯出了自己的天地,这会不会带给北漂或处于迷茫的学生时代的你一些启示呢?
现实的确比小说更荒诞。
但我仍希望这部优秀的作品能为你的精神世界架起一道遮风挡雨的屏障,支撑你闯出属于自己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