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万维刚老师的成功公式这本书的解读,从中可以学到两个直观的成功路径分析方式,也是两种模式。
一种是完全拼业务型的,你只要埋头把自己的业务能力提升起来就可以取得成功,比如说打网球。
另一种则是业务能力不太好评判,没有明确判断标准的行业,这个时候业务水平之外的其他东西,比如营销、渠道之类的关系就显得特别关键,因为这个时候你的成功就跟别人有关,是由别人决定的。
这个观念促使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以产品为王的思维逻辑可能存在偏差,而这个偏差很可能就是导致我当下工作和情感上的又一关键瓶颈。
做生意和找对向本是很像,都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领域,自己过去将过多精力花在产品质量和个人优势打造上,而在业务能力之外的营销和渠道上,花精力太少,甚至觉得它不重要,万维刚老师的解读,正好让我从逻辑上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被彻底说服了, 于是开始有意识寻找实验论证。
万没想到机会这么快就来了,恰好今天是七夕,早上一起来就看到007各个群里面,关于送男女朋友的文章特别的热闹,看后确实觉得有趣,很符合我的需要,但另一方面我也挺后悔,为什么我没有早点关注并参入到这样的活动中呢?
多好的一个推荐自己找到理想伴侣的时机呀?如果能参加,这不正好也能印证一下我的实践,给自己这个产品,做做营销 找找渠道,看看最终会发生什么呢?
好在失落没一会,就看到老大覃杰在群里说可以去留言区介绍自己,我一看觉得是呀!干嘛不尝试一下呢?
于是急急的着手写自我介绍,发前还是很犹豫,既有些不好意思,也担心到时没人回应受打击,但最终还是自己想验证的强烈渴望给了我勇气:反正最终发出去了也死不了人,大不了就练练胆嘛!毕竟这薄脸皮也是该借机好好练练了。
焦急的十分钟之后,我的留言才最终出现,很幸运,可能因为自己写的早,于是留言就排在了靠前的位置,之后到了晚上进入了前五,相信宣传效果也不会太差了。
而晚上也确实有些意外之喜,一位加我的伙伴,各方面挺不错的,聊的也很投机,至于未来会怎么样不好说,但我觉得尝试后能够吸引来一个聊的来的人,本身就己是一种奖赏了,能够更加激励我去尝试,在个人和工作上都把营销和渠道当作重点抓起来,补足短板,相信更多意想不到的好事会接连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