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久以前,看过徐静蕾自导自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是片中一直回荡着的背景音乐《琵琶语》。我对音乐没研究,但这首悠扬、悦耳,带着浓浓中国风的曲子让我着迷,这样的古典乐与片中老北京四合院,女子身着的旗袍扮相极为融合,成为片中一大亮点。
直到前几天才在不是书店读到这个故事。打开茨威格的这本书,惊异于这本书的薄,这个故事的短。一本小小的精致的书,里面有两个故事,长度几乎相同。书的封面是淡淡的粉,很雅,像那个飘忽的故事,干净悠远,意味深长。
这是一个用书信书写的故事:一个十几岁女孩子因无意间遇到成熟稳重有内涵又风流倜傥的作家,从此,便用全身心深深爱着他。“我毫无阅历,毫无准备,我一头栽进我的命里,就像跌进一个深渊。从那一秒钟起,我的心里只有一个人,就是你。”一个人一份爱穿越时空,改变了她的命运,影响了她一生。
这名女子的一生被他牵引。从为他以身以许,到身怀六甲依然无怨无悔;从独自抚养孩子不被他所知,到为他终生不嫁,只为随时接受他的召唤。“如果你叫我,就算我呆在坟墓里,也会涌出一股力量站起来,跟着你走。”
一个女子,一旦爱了,投入了,便会是一生。她生来仿佛就是为了遇见他,爱上他,然后离开他,远远地守候他,直到生命终结。“除了你再也没有一个我可以爱的人了。但是你是我的什么人呢,你从来也没有认出过我,你从我身边走过,就像从一条河边走过,你踩在我的身上,就像踩在了一块石头上面,你总是走啊,走啊,不停地向前走着,却叫我在等待中逝去了一生。”
记得有人说过,男人重最后一个女人,而女人对自己的第一个男人总会念念不忘。像我的一位女友,跟我聊起她的感情过往。说起自己的婚姻,她说第一任丈夫,她很爱,爱的投入,爱的彻底,爱的没有自我。在这段感情里,她倾其所有,唯独没有对自己投入过一丝一毫。爱美的年纪,周边女友穿红戴绿,将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在正当好的年纪里肆意挥洒着自己的美丽。而她,从不买好看的衣服,不用高档化妆品,将一切收入贴补家用和花在那个她爱的男人身上。
当得知她全身心爱着的男人有了外遇时,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她哭她闹,她想不通。她想挽回,然而,丈夫给她的只有长久的沉默与冷战。冷暴力对感情的杀伤力无异于以判死刑的方式终结感情,这个过程让人伤筋动骨,痛彻心扉。当她伤痕累累从婚姻里落魄而逃时,她彻悟,于是选择过另一种不同的人生。
她用离婚分得的钱财开始努力妆扮自己。穿昂贵的衣服,用品牌化妆品,出入高级美容会所,考取注册会计师……她要找回自我,做独立自主的漂亮女人。事实上她也做到了。她成了一个精致得体有韵味的女子,也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
这个长相英俊一脸和善的男人对她很好。虽然他没有钱,工作也不是那么体面。女友重感情轻物质,与男人一起贷款买房,又是倾其所有的投入。要么不爱,要爱就是飞娥扑火,义无所顾,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家人一直反对她俩的婚事。以老人过来的眼光。女友的父母看到了那个男人眼里的不真诚。她身在其中,当局者迷,为了男人与父母闹翻。直到母亲去世都未和好,甚至都没见上老人家最后一面。
为这段感情她又一次付出了惨痛代价:男人看上的只是她的钱和房。在得知她事实并没有那么雄厚的财力时,这个势利的男人便不再珍惜她。吵架动粗家常便饭。生下闺女后,有一次吵架,那个男人脱口而出:“我要不是因为你有钱有房,我怎么可能要你这个年龄段的大妈!”为这句话,她心如死灰,毅然选择离婚,带着女儿生活,日子简单朴实,却有自己的小幸福所在。
再见她,她跟我说,到这个年龄,不可能再找归宿了,有女儿陪伴我足够。虽受伤两次,但每次她都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她付出,得到,失去,伤害,她愿赌服输。爱一个人,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
女友的经历,像极了电影里这位痴情的女子。我爱他,便是倾其所有,且不给他任何负担,不让他为难。甚至,都可以让他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因为这个多情的男人自始至终都没有认出过她,更不用说记住她。那个她俩的孩子就像是天方夜谭,对他来说是的。
她选择体面的活着,为给孩子好的的生活环境,她出卖自己的身体。但她的感情永远只属于作家,作家是她的一切,而别人只不过是从她生命边上轻轻擦过的路人。像书里说的:我只有你,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而我却始终爱着你。她甘心,甘心做那个她爱了一生,却从来没有被记得的女人。
那个下午,一杯咖啡一本书,咖啡喝到苦,书看得心悲凉。爱到什么境界才会如此忘我,如此卑微,只愿在你眼前走过,在你身边呆过,在你世界停留过。我要你一辈子想起我的时候,心里没有忧愁。每年生日里送你的那束素净白玫瑰,便是我对你的爱最好的表达。
你记不记得我,不重要。因为,爱是一个人的事情,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所以,我爱你,与你无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