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片真情简友广场成长励志
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二十一

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二十一

作者: 喜乐奶奶 | 来源:发表于2019-05-30 22:21 被阅读81次

原文:《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释义:《尚书.康诰》说:‘’天命不会始终如一的。‘’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当成宝贝,只把善德当成宝

贝。‘’舅犯说:流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当成宝贝,只把仁义慈爱当成宝贝。‘’        故事 :  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官员,他品德高尚,为政清廉,从

不接受别人的礼物,在百姓中很有威望。一次,一个宋国人怀藏宝玉,兴冲冲地找到了子罕说:‘’我久闻大人是勤政爱民的好官,特地将宝玉献给您,以表达

我的敬慕之心,希望您能收下!‘’子罕接过宝玉看了看,说:‘’你还是拿走吧,我不能收!‘’献宝人以为子罕不识货,子罕笑着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

玉为宝,假如你将玉给了我,我们两人岂不都失去了宝?‘’献宝人听后十分羞愧。子罕以不贪为宝,其高尚的品德,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古往今来,榜样的力量都是无穷尽的,那些品德高尚、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好官,都是被老百姓所喜欢所爱戴的。老百姓把自己的宝贝都是真心的送给好官

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举动,久而久之的就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凶险暗潮。泱泱大国人潮涌动,人多事也多难处也多,生存的问题成为了关健。所以要各显

神通,到处伸手打点各路神仙,就这样养活了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该怪谁呢?人性中的丑陋与贪欲,在利益面前永远表现都是强劲的。所以法律和自律是意义

非凡的,是铁律不可违抗的。贪心与欲望,在铁骨铮铮的人面前是没有表现机会的。那些把名誉看得比生命还贵的人,是不会贪图不义之财的。一个好官如果丢

失了好的品德,就会威信扫地,之前的那些努力拼搏都会一文不值了。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品德与善良,人生最大的财富莫过于好的名节,人生最大的骄傲莫过

于有傲骨。守好自身的德行,锁好自身的欲望,管住想要做坏事的想法,堵住想要贿赂的通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方得始终。

相关文章

  • 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二十一

    原文:《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

  • 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十七

    原文:《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

  • 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十六

    导读:本章解释‘’齐家治国‘’。首先论述治家和治国的一致性,提出孝、悌、慈道德三原则从治家到治国的作用;同时强调君...

  • 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十五

    导读:本章解释《修身齐家》,重点阐述人易受情感好恶的控制,容易产生偏见。因此,致力于大学之道的君子要尽量避免个人狭...

  • 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二十

    原文: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本也,财者未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

  • 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十三

    原文: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言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宽体胖,故君子必成其意。 释义:曾子说:‘’大...

  • 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七

    原文:《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 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十

    原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颂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为之本。 释义:孔子说:‘’审理案...

  • 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八

    《诗》云:‘’瞻彼淇奧,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 专心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十四

    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二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sv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