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讲这样一种观点:工作十几年之后,老同学聚会发现,那些学生时代的“学霸”,混的大大不如当年那几个“中游”和“学渣”。之后可能还会引申出类似“教育模式脱离实际”,“用考分选拔学生并不科学”等等话题。
不过,这些观点本身的科学性,也是有待商榷的。因为学霸里有混的不好的,也有高起点一路扶摇直上的。学霸这个群体“高分”之外的能力好或不好,都需要根据大数据才能判断,不是一两个小圈子的情况就可以断定的。
而一些学霸“落魄”的原因,除了少部分“学傻了”的人之外,更多的是下面这种情况:
学生时代成绩好,然后顺理成章的,考到一间很好的大学。
好大学,来招聘的大企业也会更多,所以第一份工作的起点也就高一些。
有的学霸可能还考了研,以期望获得更高的起点。
而参加工作之后,又很幸运的占全了“好工作三样”:工资高,福利好,工作轻松不累人。
说不定,还有点小悠闲。
朝九晚五,工作轻松,钱够花还有得剩,看起来,似乎真是衣食无忧了,只要维持现状,生活就很舒服了。
然后突然的,他被公司辞退了。
这很正常,悠闲而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也就意味着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代替这个位置。企业也就可以因为任何一个原因而换掉他。
可能,只是领导想办公室里换一批更年轻有朝气的小伙子,或者多进几个漂亮的小姑娘。
不过,对他个人而言,在这家企业混了几年,得到了什么有意义的经验呢?
我认识一个曾经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坐窗口的,那家银行的用户也不算多,每天的工作就是空闲时间喝茶水,什么时候有客户来了,按流程接待一下。
做了九年,后来在一次裁员的时候,他被裁掉了。
找下一份工作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工作经验没有用,和小白没什么区别。应聘了几个岗位,面试的问题都不会答。最后只能把目光,放在那些最基础的工作上,体力劳动强度高,工资却很寒酸。
问题出在哪?很明显,这九年,社会前进了,他却睡了九年。
脱节了。
他以为自己的工资够用就行,也自以为自己的能力够用就行。
“失去梦想了,然后就真的混成咸鱼了。”
够用就行吗?怎么可能。
1990年代,我的爷爷经过严密的计算,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能攒够三十万存款,一辈子就可以闲着了,靠利息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这个结论到现在的可行性,不用多说了吧。
人,始终是不进则退的。
绝对稳定的工作不存在,因为连一个行业,都可能被时代整个淘汰掉。
想想互联网兴起之后,夕阳了多少行业,又出现了多少新机遇?
怎么办?
跟着学呗!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点鸡汤味。不过,现实的讲一句,我抽出空闲时间学习,不是因为我喜欢充实,而是如果我现在的饭碗没了,我还有另一碗饭吃。
即使是安心上班的人,也需要做好被迫跳槽和单飞的准备。
所以,按跳槽和单飞的标准评估一下现在的你,还差多少,花点时间提升上去吧。
也许,之后你的人生就真换了更好的剧本呢?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