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始终认为陈州地的伏羲太昊陵绝对是“天下第一陵”,这倒不是因为我是亲睐于陈州的缘故,而是桩桩摆在面前的史实证明确实如此,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沾了中华民族“文人始祖”太昊伏羲的光。多少年来我一直仰止于它的巍峨高大,多少年来我一直被由它而阐释出的博大精深感染着。
闲暇的日子里我多次走进伏羲太昊陵,凝神入定,与陵内的每一个物件促膝长谈。我也曾虔诚地俯下身子试图倾听那来自远古的心的天籁,可是又有多少次使我失望。一部浩浩“伏羲陵天书”我竟不能读懂其一角,我真的哀叹自己的渺小。好在我有自知之明,我的感觉是对的, 矗立在我面前的太昊陵毕竟太“巍巍乎其高兮”了。
太昊伏羲陵作为人祖伏羲的葬地,包括太昊伏羲氏陵和为祭祀地而修建的陵庙,它坐落在淮阳县城北三里许的古蔡河之阳。原陵区曾占地八百七十五亩,是一座气势磅礴、规模雄伟、殿图豪华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整个陵区布局错落有致,规模宏伟壮观。金碧辉煌的建筑群落和葱葱郁郁的劲松古柏杂然掩映,情趣盎然。历来被前来朝圣的大方之家称为“天下第一朝祖圣地”,是我国著名的三陵(太昊陵、黄帝陵、大禹陵)之一,而太昊陵排在首位,这似乎是众望所归的。
与太昊陵面对面,很自然地会想到圣祖伏羲。伏羲,成纪(今甘肃天水)人,陈州淮阳是他的故都,意即他生前工作的地方。相传他是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还传说人类就是由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的。又传说他是个大发明家,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他的功绩多有记载,据《陈州府志》记载:“太昊伏羡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于是神蓍著地,乃以蓍为筮,一十八变而成卦,以断天下之吉凶;作为网罟,以畋以渔;化蚕桑为惠布,给其衣服,因网罟以建都市。”三国时号称“八斗之才”的陈思王曹植在《太昊宓羲氏赞》中写道:“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名官,法地象天;庖厨祭祀,罟网鱼畋,瑟以象时,神德通元。”对太昊伏羲氏的功德作了精辟的概括。它像一曲悠远、幽深、优美、悠扬的民间歌曲,千百年来一直在人们中广为传唱着。
自从伏羲“始作八卦”,“作结绳而为网罟”,“制嫁娶之礼”,“教民渔畋”之后,以前处于洪荒的黄淮平原农、牧业生产才得以发展, 中华民族从此才日渐兴旺,是伏羲为华夏光耀千古的人类文明打下了结实的底子。
为追念祖先不可磨灭的宏大历史功德,后世等称伏羡为“人祖”,很早就在陈地筑陵建庙祭祀。据“朝祖”碑载,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陈做大夫时就建有“人祖庙”。这里有一个传说,春秋时代古陈州附近曾发生过一场罕见的大洪水,人们在浪尖上发现了一件奇物,像是人头, 因它五官俱全,但却顶生双角,大家颇感诧异。当时圣人孔子正好在此讲学,众人便相拥着去找他请教。孔子瞪大眼睛审视了片刻,随即焚香膜拜,而后之以众人,此乃人祖伏羲之头骨。古史为证:人祖伏羲人头蛇身,头生双角。孔子遂禀于陈王,并择龙湖之阳隆重安葬。这个传说显然带有神奇色彩。又据 《陈州府志》 记载:“隋以前未知崇奉;唐太宗贞观四年始禁民刍牧,周世宗显德元年敕官吏禁民樵采耕犁;宋太祖乾德四年诏立陵庙……明洪武四年驾幸陈,御制祝文致祭。”自此以后,明清两代帝王都对太昊陵庙加以保护,并遣官祭奠。因年深日久,沧桑巨变,宋代以前的建筑,仅存苏小妹巾书的墓碑一通,其余建筑都在明初黄河改道时埋没而荡然无遗,今存建筑多为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9年)重建。可以告慰世人的是,如今的太昊陵欣逢盛世,眼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恢复太昊陵原貌的工程,势必会再现太昊陵往日辉煌。

站在圣像下的我,仰视庄严若山的伏羲圣像,极力想搜寻出新的发现。在统天殿里,我细致入微地观瞻《伏羲圣迹图》,走过的每一步都撩动着我的心弦,伏 的 一 圣迹都能牵起我的渺渺情思!我看见了经过千年风霜雪雨侵蚀的伏羲像在安详庄严之中历尽沧桑,在眉宇间隐隐透出一股悲悯苍生之情,我终于知道他是在痛惜苍生的苦痛不幸,难道他还是本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舍身成仁之心,欲以一己之力普度万民出苦海?
太昊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的斯文鼻祖,历来受到万民景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至三月初三日,在这里举行的民间传统“朝祖进香”庙会,吸引了豫、皖、鄂、冀等地上百万人高举各色龙旗,云集陵殿,烧香拜祖,祈祷神灵,赐子赐福,热闹非凡,成为了陈州淮阳乃至全省的一大盛事。
可以说,陈州淮阳自古就是一座既有疏野之趣又富文化底蕴的城市,而自古也就有好多的文人志士甚至王侯将相选择太昊陵为聚会吟唱之地,这里似乎有品不尽的情趣,有赏不完的圣迹。倘佯在陈地的大街上,尝一尝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陈州小吃,听一听百姓口头传承下来的伏羲神话故事,品味品味古朴若土的民风流韵,您会觉得,六千年文化积淀的陈州地是一本值得去翻阅,值得去参悟的大书!
两千五百年的凄风苦雨没有对太昊陵造成太大的损害,伏羲像神态依旧栩栩如生,眉目仍然清晰可辨,令人不得不惊叹古代工程的坚美。然而在文革中太昊陵却成了重灾区,陵顶被挖成大洞,装上了炸药,造反派要炸毁万恶的旧世界,大概震怒了上天,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浇灭了造反派的梦,不信神鬼的造反派一致认为他们激怒了人祖伏羲,炸陵不成造反派们又转而迁怒伏羲像,他们高呼着把伏羲像拉出大殿,又拉到大街上去游行示众,造反派们由于狂热而暴露出来的愚昧和无知,在开创远古文明的伏羲面前一览无遗。
好在闹剧终究是闹剧,无情岁月的烟熏火撩,更令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太昊陵弥漫着一种神秘的美感和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使前来的观瞻者无不心动,无不为之倾倒!太昊陵的宏伟规模与悠久历史犹如一个耀眼的光环辉耀千秋。
我由此想了很多很多:难道太昊陵只单单是艺术品?难道太昊陵的魅力仅停留在其悠久的历史上?太昊陵的修建从民间自发性筹建到开始得到官方的扶持和参与可谓历尽坎坷。如此浩大的工程在当时有限的生产力制约下,难以想象前人到底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有今日传世的太昊陵。其间经历多少曲折,又遭遇多少风波,我虽然未能亲眼目睹,但可以凭直觉想象得到。
站在太昊陵前,看着香火缭绕里的芸芸众生虔诚至极地顶礼膜拜,我感触良多,大凡香客们祈求的是人祖伏羲的阴德保佑,凡夫俗子们希望自己永远生活在“人祖爷”的灵光里,心灵龌鹾者似乎也希望圣洁的人祖伏羲庇护自己永远升官发财。他们在伏羲身上看重的是所谓的无边神力,却大大忽略了伏羲创世时的战天斗地开拓进取的精神内涵。多少年来,在人祖圣像前顶礼膜拜的人很多,他们烧的香火在当时很旺盛,他们很高兴,以为今后一路平安。但是他们的前途结果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些官员锒铛入狱了,他们徇私枉法,丧失信仰,作风腐败,遭到老百姓唾弃;有些商人行贿官员,拉拢官员下水,大搞腐败工程被查办了,给国家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他们当然是咎由自取。由此想开去,前来的香客们祭拜完伏羲后应该深思一下脚下的路该如何走才对得起“人祖爷”。
综观整个太昊陵,透过它的表象我看到了它是古人精诚团结,官民齐心协力的体现,是先民人定胜天思想的见证,更是先辈渴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见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太昊陵表达的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成就,更是一种精神和信念的凝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