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家接到顾客投诉,说他购买的牛奶变味了,要求商家赔偿1000元。
商家对此感到疑虑,因为他们已经对这批牛奶进行了质检,结果是合格的,并且还有几百位顾客购买了同一批牛奶,都没有反馈过变质的问题。
商家据此认为顾客的赔偿要求太高了,只同意给他退款,不同意赔偿。他大发雷霆,骂商家没良心,找消协投诉,还说要起诉商家。
消协问男士有没有证据,他说牛奶倒掉了。经过调查,消协没有发现商家处理不当。这位男士又对消协发火,骂他们不作为,要去纪委举报。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位男士可能是偏执型人格。偏执者的内心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端是无能、羞耻、卑微;另一端是全能、执拗、自得。
当他提出自己的要求时,是有全能感的,觉得这个世界会围着自己转。当他被数次拒绝之后,他又被无能和羞耻感包围了,觉得世界对他充满敌意,于是变得更加执拗。
这种人格的形成,跟小时候的养育环境有关系。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趴在地上呜呜地哭,他的父母站在远处看着,完全不理他,打算等他不哭了再说。
这样的养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强烈的愤怒和羞耻感。因为他哭的时候,其实是无助的,用哭声来寻求帮助。
父母非但不帮他疏导情绪,还认为他是故意哭闹,跟父母对着干。他本来对父母很愤怒,可是这愤怒没有得到回应,马上变成了自责:爸妈为什么不帮我?可能都是我不好。
精神分析师南希·威廉姆斯说过,幼儿很难控制自己的攻击冲动,更无法将他转化成积极的自我感受,养育者对淘气哭闹的孩子做出负面的回应,会强化婴幼儿对外界的不良印象。
若整个人类文化受到偏执倾向的浸淫,任何残忍恐怖是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研究表明,纳粹崛起的心理原因与偏执者早年经历颇为相似。
德国在一战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之后隔壁对战争的惩罚措施,又带来了德国国内的通货膨胀、饥饿和恐慌,而国际社会选择对此视而不见,于是诞生了希特勒这样一位偏执性领袖,和纳粹这种偏执型组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