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
联想思维对写作之启示

联想思维对写作之启示

作者: 朝天扬帆 | 来源:发表于2018-12-16 22:48 被阅读119次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句经典广告语,不但从狭义上极大提升了联想集团品牌,还从广义上给人们种下了对联想敬畏的种子。

联想是什么?就是人们因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活动。这种有点及面、由面成体的思考方式,编织起人类认知世界的立体网络,也为我们开拓未知提供了无限创意。

写作的本质,是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留下的痕迹。联想思维作为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对写作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如何运用联想思维提升写作水平,是每个文字爱好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1.用联想思维培养写作习惯:不做信息的搬运工,要做知识的塑造者。

写作免不了模仿,但模仿不能仿其表面,而要盗其灵魂。有句话叫“天下文章一大抄”,不少“文字狗”对此津津乐道,仿佛为自己的投机取巧找到了理论法宝。其实,多数人理解错误,这“抄”字里可大有文章,至少包括三个层次:

首先是“抄原文”。这种照搬照抄、粘贴复制式的模仿,顶多算是信息的搬运工、知识的过路者,结果必然是“抄来抄去没提高”。其次是“抄观点”。把收集吸取的信息揉碎了,经过加工再吐出来,完成知识的重新组合。虽然也没有什么创造,但毕竟经过大脑加工,也能给知识留下了一个编码后的位置。比如,钱钟书先生大量阅读、知识渊博,但他家里却没有多少藏书。那他如何记住这些知识呢?他靠的就是写读书笔记,那几十本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帮他把阅读的知识进行了编码储存,他记忆力也许并没有想象中强大,但装下了知识的目录本,便于他随时能够调取大量的信息。最后是“抄思维”。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写文章终究要产生自己的创意。所谓抄思维,就是能满足于模仿表面,而要想法盗取灵魂,也就是拿走写作文章的思维方法,以便在别人现有观点基础上,联想衍生出自己的亲骨肉。能做到这一点,恭喜你已经成为知识的塑造者。

你看,写作这门手艺,关键不是能够你能记住多少信息,也不是你能能调取多少信息,而是看你在前两者基础上,能够创造出多少信息。抓住这个关键,回顾写作过程,我们就能发现联想对于写作的意义。

第一步,选题立异。写作特别是公文写作,往往都有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命题、怎样应对、哪里下手,是一篇文章的关键。因此,要树立用户观念,把受众最想了解的信息、最想表达的态度、最想获得的办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充分链接、形成网络,找到那个最重要的关节点,种下这篇文章写作的种子。

第二步,谋篇布局。种下了写作的种子,就要长出树状的结构。有干货的文章都不是靠凭空想象,要想“我注六经”必先“六经注我”,也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相关知识进行恶补。当大脑中堆积了大量有用信息,并让信息在冥想中随波逐流、相互碰撞、产生链接。所谓灵光乍现,就是信息与信息的碰撞中产生了火花,在彼此链接中形成了闪电。当然,灵感的出现来源于信息的链接,在空空的大脑里绝不可能出现。

第三步,开枝散叶。文章有了树状的结构,接下来就要用线性的文字填充。当然,要在一张白纸上码满文字,想想都觉得痛苦。即便是路遥那样的大作家,在每天撰写《平凡的世界》过程中,落笔之前都有些许的抓狂。不过不要紧,联想思维会帮上大忙。一般而言,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摆情况、作分析、给对策”等套路,你总能顺着某个若隐若现的观点,联想到另一个有趣的观点,顺着笔锋辐射开去,一篇文章自然天成。因为联想思维,让我们在最初的恐慌中落笔,一写云开雾散、再写水过三秋。

这样的场景,在脱稿演讲前经常遇见:你无论做了多少功课,哪怕背得滚瓜烂熟,上台前都会感到莫名恐慌,那一刻大脑一片空白。但当我们讲出了第一句话,思维顺势往下流淌时,演讲的内容又会依次浮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因为人脑记不住太多信息,但容易通过某种逻辑联系,记住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当需要调取具体信息时,通过这根逻辑链条,依次找出它们的关系,就能逐一将信息联想出来,甚至还能夹带产生新的创意。

可见,写作是一种高级的能力。它需要阅读力,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需要记忆力,让大量信息能暂时在脑中游走;还需要想象力,让信息在相互链接中产生创意。这三种能力需要同时达到巅峰状态,在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写作。写作能不难吗?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写作能力,需要运用“看、记、想”多种能力,任何单一的练习,都略显徒劳无益。只有以写作为目的,以输出带动输入,在写作的心境下去“看、记、想”,才能把以上三种潜能同时激发出来,才能达到灵感迸发的心流状态。

2.用联想思维量产写作创意:有关系发生关系,没有关系强行发生关系。

前面讲到,产生灵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它需要多种能力的综合修炼,但就没有方法可循了吗?不是的。台湾著名作家、格林童话的发行人兼总编辑郝广才,就提出了一种量产创意的方法。这种叫作“联想术”的方法,又细分为“相关联想术”和“随机联想术”。

第一方面,所谓“相关联想术”,就是有关系发生关系。

注重把两个原本有关联的事物联结起来,产生创意。比如,铅笔加橡皮,录音机加耳机,只要通过联结思考,就容易产生创意的灵感。具体分为三步:

一是列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比如,现在要为一个汽车轮胎想一个创意的点子,重点是强调这个轮胎的抓地力,所以抓地力就是我们在构思灵感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是想出一些与核心问题直接关联的词汇,系统地列出来。回到刚才那个例子,将“汽车抓地力”分解为“汽车”“轮胎”和“抓地力”等核心字词,然后分别为这几个核心词再次寻找到相关的字词。

比如,和“汽车”有关的词“驾驶、车灯、方向盘、安全带、仪表盘、音响”;和“轮胎”有关的词“橡胶、轮圈、轮子、轮辐、胎面、金属”和“抓地力”有关的词“胶水、磁铁、吸盘、马桶抽子、胶带、马路”。把这些字词写出来,以免过多搞混。

三是把刚才列出的不同的元素相互链接,联想它们之间的关系。随后,创意的灵感随之而来。

比如,胶带和轮胎联想在一起,就可以设计一个特别的胶带台,放置胶带的圈圈是轮胎的造型;再比如方向盘和轮胎联想在一起,就可以把方向盘设计成轮胎的样子,强化控制力的概念;还比如,音响和轮胎联想在一起,就可以把音响的旋钮做成轮胎的样子,等等。总之,你可以根据刚才相关字词,不断地进行联想,把创意都列出来,在这些创意中很可能有你要的灵感。

当然,这个方法也可以运用到文字写作上。

比如,以《推动新时代人事代表工作创新发展》为题,其中“人事代表工作”“创新发展”就是两个核心词汇。

随后,列出一些与核心词汇相关的词。现阶段代表工作有哪些全国叫得响、本级创品牌、基层呼声高的办法抓手?比如,浙江的“五级代表进家站”,为代表联系群众创造了管用的硬件和制度平台;再比如,落实代表建议办理“二次评价”,市本级人大常委会的得意之作;还比如,明确代表活动刚性要求、加强代表履职登记、推动官员代表向人大报告履职情况等,都是可以创新突破的内容,于是将其系统地列出来,作为创造灵感的催化剂。同时,“人事代表工作”的主体自然包括密切联系群众、开展代表活动、推动议案建议办理、代表履职管理等内容,也都相应列出。

最后,在这些不同元素中随机链接,记下可能产生的创意标题,最后在筛选比对中找到最合适的那个。比如,以五级代表靳家站为重点,推动联系人民群众作用发挥;以量化代表履职要求为重点,推动代表活动提质增效;以落实“两次评价”为重点,推动代表建议办理落地落实;以代表履职登记为重点,推动代表履职管理工作规范实施,等等。

第二个方面,随机联想术,就是没有关系,强行发生关系。

这个方法与刚才讲的相关联想术,基本步骤是类似的。区别在于,围绕核心词汇列举出来的其他词汇,可能是随机发生的。

比如,你随便翻开一本杂志,翻到哪一页,找到一个名词就把它挑出来;或者眼睛闭起来十秒钟,睁开眼睛一看,看到第一个红色的东西,就把它拿来当成你的随机词;再不成,就打开手机上网随意浏览,常常能找到让你有启发的词汇。

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像乱枪打鸟,但是把那些最不相关的东西链接到一起,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意。而且差别越大,一旦链接成功,创意也就越大。

记得一位笔杆子领导,虽然下属的每篇稿子都被他改的不剩几个字,但他仍然严格要求下属拿初稿。大家都以为他是为了锻炼部下,但他却道出另一深意:虽然初稿基本没用,可初稿内容能给他提供了大量启发,站在初稿之上的写作,往往能够更进一步、再上一层。

同样,笔者在写作的时候,身边往往也要堆一摞稿子。没灵感的时候就随意翻阅,如果遇到几个精彩的表述,就努力往所写的内容上联想,经常能够对号入座、获得启发。

3.用联想思维助力写作传播:有第一争取第一,没有第一创造第一。

写作的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而传播力的大小,又在能否吸引受众关注。这里有三个获得关注的法则:

第一招:“第一法则”。人们总是对第一名印象深刻,而很难记住第二、第三名的名字,这叫“第一法则”。

比如,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美国第一任总统是华盛顿,但少有人能说出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名字;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第二个登陆的奥尔德林,即便还是队长,又有多少人记得他呢?

所以,写作列举的事例、提到成果,要努力凸显第一,才能获得关注。特别是撰写情况报告、经验做法等,一定要努力抢占第一的位置,因为人们只记得第一。

当然,要把“第一”作为素材,必须先有取得第一的实绩。但“第一”毕竟是稀缺资源,谁又能随便取得第一呢?不要紧,还有招。

第二招:“分类法则”。什么是“分类法则”?就是把这个项目切分成一个个细分的领域,然后在细分领域中成为第一。

比如,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苏联的加加林,第二第三个我们都搞不清楚了,但是我们会记得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也会记得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杨利伟。你看,女航天员和中国人这两个新的分类,又创造出两个全新的第一,从而让人印象深刻。

再比如,总结培训经验,参训人员夺得团体第一,自然是最好的例证。那万一没拿到团体第一呢?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在细化分类中寻找第一,比如,获得奖牌数量第一,在基层组比赛中取得团体第一,在演讲项目上取得第一,等等。当然,这不是要玩文字游戏,更不是弄虚作假,而是在混沌的事实中,挖掘亮点、找到优势。

第三招:“聚焦法则”。什么是“聚焦法则”?就是聚焦某一个特点,在长期的强化中,让人们形成固定认知。

比如,奔驰和宝马都是汽车,还都是德国的汽车,他们该如何在同类中凸显特点呢?奔驰做广告的时候,强调的是彰显尊贵;宝马在做广告的时候,强调的是驾驶乐趣。所以,奔驰车后排越大越好卖,因为买奔驰的尊贵人士往往都是坐后排,后排越宽敞自然越舒服。然而宝马X系车定位高档运动轿车,它的驾驶室设计得很宽大,能给驾驶汽车的人带来很大乐趣,这就符合它的宣传。还比如,一提起沃尔沃,我首先会想到它很结实、很安全,这也源于该公司一直以来的聚焦宣传。

所以,写作切忌记流水账,将相近的做法罗列一通,这样珍珠也会被埋在沙里。正确的做法是,将最有特色的挑选出来,聚心聚力狠抓落实,一以贯之的聚焦宣传,以至于大众遇到这类情况,首先会想到你们的做法,实现既能做得好,又能叫得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联想思维对写作之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ht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