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徐爱篇

《传习录》徐爱篇

作者: 易无穷 | 来源:发表于2023-09-09 19:48 被阅读0次

爱曰:“著述亦有不可缺者,如《春秋》一经,若无《左传》,恐亦难晓。”

先生曰:“《春秋》必待《传》而后明,是歇后谜语矣。圣人何苦为此艰深隐晦之词?《左传》多是鲁史旧文。若《春秋》须此而后明,孔子何必削之?”

爱曰:“伊川亦云:‘《传》是案,《经》是断。’如书弑某君、伐某国,若不明其事,恐亦难断。”

先生曰:“伊川此言,恐亦是相沿世儒之说,未得圣人作经之意。如书‘弑君’,即弑君便是罪,何必更问其弑君之详?征伐当自天子出,书‘伐国’,即伐国便是罪,何必更问其伐国之详?圣人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于存天理、去人欲之事则尝言之。或因人请问,各随分量而说。亦不肯多道,恐人专求之言语。故曰‘予欲无言’。若是一切纵人欲、灭天理的事,又安肯详以示人?是长乱导奸也。故孟子云:‘仲尼之门,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此便是孔门家法。世儒只讲得一个伯者的学问,所以要知得许多阴谋诡计。纯是一片功利的心,与圣人作经的意思正相反,如何思量得通?”因叹曰:“此非达天德者未易与言此也!”

这里徐爱问王阳明的事情,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件事情。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的旧史所编写的,里面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或“微言大义”。以至于后人去理解春秋,常常需要借助于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来理解,这也是开头徐爱所说的,写书一定要材料完备,不能缺少具体的内容,就比如春秋这一本书,如果没有《左传》,恐怕是不能理解的。

王阳明说:“如果读《春秋》,一定要参考《左传》才能读懂,那就变成猜歇后谜语了。那《春秋》都是微言大义,清楚明白,圣人何苦要给你搞得艰深隐晦呢?那《左传》的内容,大多是鲁史旧文,孔子著《春秋》,就是从那儿笔削删减而来。《左传》又给他加回去,那当初孔子又何必删减编辑呢?”

徐爱说:“伊川先生程颐也说:‘《左传》就好比一件件案子,《春秋》呢,就是对案子的裁断。’如果就写三个字,弑某君,伐某国,读者也判断不了。”徐爱问的,正是孔子著名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就写个“弑某君”,一个“弑”字,就给你定罪了。但不具体写事情经过,所以徐爱说要读《左传》,才知道那案子是怎么回事,才能了解是非曲直,才能断。

王阳明说:“程颐老师说这话,恐怕也是跟着大家人云亦云,没有深刻理解孔子著《春秋》的理念。比如写某某人‘弑君’,那弑君就是大罪,何必问他的详细过程?礼乐征伐,是天子的权力,如果说某诸侯‘伐国’,擅自攻打别的诸侯国,那便是大罪,又何必去问他怎么伐的呢?“圣人删述‘六经’,是要正人心,是要存天理、去人欲。对于存天理、去人欲,孔子也曾经说过,要等有人具体来问的时候,根据对方的心智情况,因人而异地进行讲解。而且他也不肯多说,怕人不切己体察,只是专门来求些说法,道听途说,误人子弟。所以孔子说:‘哎呀!我真是不想说话!’因为你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却不知道他听了你的话之后会想什么。他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挑拣曲解,到头来还说是跟你学的。所以,这存天理、灭人欲的事,孔子都不想多说,那‘纵人欲,灭天理’的事,他还会去跟人津津乐道吗?那是一个字都不想说!因为说了就是长乱导奸,教人学坏。“齐宣王问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就是问孟子能不能给他讲讲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迹。孟子回答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孔子门生不讨论齐桓晋文的事,所以没有传下来,我也没有听说过。霸道我不懂。您要问,我就给您讲讲王道吧!“这就是孔门的家法,孟子的态度。现在的儒者,只是讲解霸者的学问,所以就要去了解很多阴谋诡计。这全都是功利之心,与孔子删述六经的宗旨背道而驰,他们怎么能够想得明白呢?”孔子不是历史作家,他著《春秋》,和司马迁写《史记》,或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理念目的不一样。司马迁是要著史,好事坏事都要写清楚。司马光是要资治,亲贤臣,远小人,好人坏人都要剖析辨别明白。而孔子呢,他是要正人心,所以坏事一概不说,最好都不要传下来,这样就没人知道可以怎么使坏。

王阳明叹息道:“孔子这番苦心,除非是与天同德的人,否则没法理解这些道理,你也没法跟他说!”

很多人不断地追问答案,实际上仅仅是为了知道答案,在别人所讲解的答案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点、喜欢的点,掰扯掰扯融入到自己的想法中,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去和别人讲解,对了就说自己悟道的,错了便说自己和XXX学的,没想到竟然是错的,XXX真是误人子弟呀!所以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正因为如何孔子便很少去说这样的事。真正的学习与追问,应该是知行合一、切己体察,在自己的身上去感受理论的正确与否,而不是停留在思辨的地方。对于错事,科学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证明是错的事情了,一定要学会远离,不要去猎奇和尝试。

相关文章

  • 白话《传习录》(14)上徐爱跋、十五

    传习录上 |徐爱| 徐爱跋 (徐爱的阶段总结)徐爱过去学习程朱理学,已经形成思维定势,所以刚接触王阳明的学说时很震...

  • 白话《传习录》(3)上徐爱 一

    传习录上 |徐爱| 一 徐爱咬文嚼字提问题。侧面证明王阳明真的摸透了古代圣人著书立说的本意。 徐爱问:“《大学》中...

  • 白话《传习录》(10)上  九、十

    传习录上 |徐爱| 九 (徐爱咬文嚼字提问题)徐爱问:先生说“博文”是为“约理”下的苦功,我还是不明白。 王阳明说...

  • 《传习录》读书札记02:徐爱的引言

    徐爱在作了《传习录序》后,在正式开始辑录王阳明的言论之前,又作了一篇引言。从徐爱的这段文字可知,因为当时的官学是朱...

  • 白话《传习录》(4)上徐爱二

    传习录上 |徐爱| 二 徐爱对王阳明讲的将信将疑。于是搬出朱熹的理论,用大师之言压他: 《大学》中有句话:“知止而...

  • 文明的进化来自一场又一场的断舍离!走近先贤王阳明之十二

    《传习录》徐爱录之九至十二都是徐爱就孔子对古书《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注:此经已失传)《易经》和《春秋》...

  • 学习《传习录》心得九

    日日学习,日日反思,觉察自己,提升自我。 今天学习《传习录》之徐爱的“跋”,作为徐爱先生自己的总结,跟随着他的节奏...

  • 师说4.17

    国学微语 继续说《传习录》上卷徐爱篇: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

  • 王阳明《传习录》知识点详解 :徐爱序1

    《传习录序》 徐爱 撰 【传习录序】知识点: 1.“圣贤教人,如医用药,皆因病立方”。那么,我们理解这句话呢,应该...

  • 徐爱问

    10月30日,周一,晴,12至22度,66.3 今天读完《传习录》上卷徐爱录的部分。徐爱是王阳明最喜欢的弟子,也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徐爱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pj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