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妈妈后,心思都在孩子身上,你知道孩子的需要,随时都在考虑满足孩子,照顾家庭,你是否还能记起自己生命的需要?,当掏空自己,与自己的需要断裂,生命得不到滋养.非暴力沟通,让我们一起来向内看,找回我们生命最初的热情和动力读书,就是读自己,回归自己,2019,一起读书吧
12月26日晚7:00,非暴力沟通第五章线下读书会。
一:内容概述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1.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期待,自己对他人言行的看法
2.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自由选择,庆祝,言行一致,滋养身体,玩耍,情意相通,相互依存
3.做生活的主人: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完全负责,但无法为他人负责。
结合孩子教育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是孩子惹怒了我们,然后会对弱小的孩子爆发情绪.其实孩子的行为只是一个导火索,引发了我们不愉快的感受,这是引导我们向内看到自己需求的契机,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看到孩子行为后面的动机和需求,帮助孩子.
孩子不该我们成人的情绪买单,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情绪完全负起责任,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学会看到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深呼吸三次,让情绪流走,让理性回归
王人平老师:接纳、倾听都不只是一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更是一种价值观和态度。不要否定和压制孩子的负面情绪,用同理心去接纳,给孩子你最好的注意力。专注地倾听本身就会产生效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被尊重和信赖的环境,使他能在倾诉中释放情绪,表达出真实的感受和需求,从而激发和提升他自我修复的能力。 ~王人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