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
从来不在凌晨发朋友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
熬夜成了一种时尚,

晚上的朋友圈总是热闹异常:
有人感慨加班苦闷,
有人晒着夜宵和啤酒,
也有人什么也不做,
只是刷着微博抖音也要挺到后半夜……
他们笑着说这是“熬最深的夜敷最贵的面膜”。

白天都被工作占据,
唯有夜晚的短暂时间才属于自己,
当然要大熬特熬,
人生才不亏啊。
从夜里偷点时间给自己,
确实代偿了白天的遗憾,
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
这份补偿是以透支健康为前提的。
越来越多的猝死、绝症与熬夜有关,
用一生的健康换一时的痛快,
这样的人生才是真的亏。
熬夜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早睡早起才是了不起的才华。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很多时候不需要太多外力,
只要一场早起就可以有天壤之别。

真正厉害的人,
从来不在凌晨发朋友圈。
相比加班到深夜,
吃喝在通宵,
他们选择按时休息,
然后用一场早起打开活力充沛的一天。

很多名人都有早起的习惯。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每天4:30起床,
苹果前CEO乔布斯,每天6点多起床,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每天5点前起床,
著名投资人杰夫·乔丹,早上5点到办公室,
苹果CEO蒂姆·库克,每天早上4点半开始发邮件,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说,每天早晨5点多就“被机会叫醒”。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在均摊的24小时里,
你几点起床,
就几点开始这一天,
一个能比别人早起的人,
自然就拥有了更多时间。
成功的第一步,往往就是跑在时间前面。
作家梁实秋喜欢早起。
他习惯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起床,
搬藤椅独自到廊檐下奋笔疾书,
日出后,阳光晒满半个院子,
大家陆续醒来,人声嘈杂,他也自然收笔。
早上的时间风轻人静,适合专注,效率翻倍。
如此反复一个月,趁着别人贪睡的一点时间,
他居然翻译完了整本的《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
自己都颇感意外和惊喜。

早起的人生有多赚?
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
如果每天早起一小时,
一个月就比别人多了30个小时。
这30个小时,
你可以背下至少1000个单词,
或者看完2到3本书,
修完一门在线课程,
晨跑5公里毫无压力......
每个月30小时的差距,
一年下来就是360小时,
按照每天8小时的平均工作时间算,
一年你就比别人多了45天,
整整一个半月。
那些你默默背完的单词,
看完的书,学完的技能,跑过的路,
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成为你超越别人的资本和实力。
美国海豹突击队前指挥官杰克·威林克,
退伍多年,
也依然坚持每天必须4:45分起床,是习惯,更是一种信仰。
他说,
“一想到有那么多的竞争者,当我醒来,他们却在熟睡,我就有种莫名的优越感。”
一年,三年,五年,十年......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样被拉开的。

如果仔细观察,
其实不难发现,
虽然行业有别,
性格各异,
99%的成功人士都有这样的两个共性:
有1到2个特别擅长的运动,
雷打不动的规律作息。
成年人的自律,
说到底不过就是三件事:
管住嘴,迈开腿,早睡早起。
越是金字塔顶端的精英,
越有着严格到变态的坚持。
他们去健身的次数比谁都多,
他们开始工作的时间比员工还要早。
明明他们才是最有资格偷懒的人,
为什么却能够像苦行僧一样,
日复一日地坚持?
因为他们都深深尝到了自律的甜头,
不能自拔。
听一个外企女高管分享过自己的作息表。
她每天5点钟醒来,
先去晨跑半小时,
然后洗漱画好精致的妆容,
接着准备好两个孩子的早饭,
然后送孩子去幼儿园,
在上班高峰到来前已经坐到了办公室里,
处理邮件,做好一天的日程安排,
等其他同事们你争我赶地开始上班,
她已经完成了30%的工作......
从入职公司到如今的管理层,
这个作息不知道为她赢得了多少的时间和精力,
她也是公司有史以来晋升最快的女主管。
自律久了会上瘾,优秀从来有迹可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