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沂源县张家坡镇流泉完全小学校长 董元宏
2021年5月23至28日,作为沂源县乡村小规模学校校长团队的成员,我有幸到青岛“支教岛”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岗研修。原本想这又是一次普通的学习,无非就是开开眼界、发几声感叹、听庙堂之上的专家们讲讲大理论、羡慕一下大都市蓬勃的现代化教育,然后心动那么几下、留一路叹息就结束了。
然而一周时间,参观五所学校下来,所看、所感、所思、所悟,眼所及处、耳所及言,都那么的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就像我在学习随记中写得那样:尽管来到青岛这座海滨城市连船都没空看一眼,却有了一种扬帆起航的感觉和乘风破浪的冲动!
因为,这不仅是一次“启智之旅”“思考之旅”,也是一次“净心之旅”“唤醒之旅”,更是一场“希望之旅”“信心之旅”。
观 · 自省者为智,以善其身
题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支教岛学习过程中,我们听到了那么多有温度的人性故事,看到了那么多有美感的学校。学校的校长亲自陪同,老师们倾囊相授,再加上支教岛李岛主、王书记与大家零距离推心置腹的交流,让我们感觉这不仅是一段有温度的业务学习,更是一次爱的萌育。支教岛的每一位校长、老师、志愿者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干好工作的方法,更是干好事业的信念!如果要说这次支教岛学习的感受,那除了感激就是感动。
几天下来,我们遇到的竟是一群一模一样的人,他们竟是那么可爱、纯粹而又令人可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脚下有风、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作为引路人,无论是精神扶贫的先行者“当代陶行知”李淑芳老师,还是拒绝高利甘心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努力贡献的王书记,无论是年近高龄放弃优渥生活依然为农村教育摇旗呐喊的老李书记,还是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为了乡村教育她们“甘做骆驼”。这是对教育的真爱,是对祖国的忠爱,是推己达人的博爱,而且爱得那么彻底。
作为校长,点子大王原红校长、亲民大姐马燕校长、掘金队长王建娥校长、秀才杜吉新校长、和而求进的宋林林校长,为了学校发展,他们“揣着学校、想着学生、爱着老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学校发展的神话。这是对学校的仁爱,是对事业的痴爱,是成人达己的智爱,而且爱得那么纯粹。
作为老师,一堂堂精彩的课,一个个骄人的成绩,一段段令人感动的故事,支教岛的老师们为了孩子“愿为红烛”。这是对孩子的关爱,是对工作的热爱,是成己达人的可爱,而且爱得那么真挚。
五天下来,我们所接触的支教岛每一所学校的成就是令人羡慕的,他们的成绩不仅让人眼热更让人眼红,而他们从草根到星星的道路却是那么简单,只是心中充满爱。
没有爱哪来的教育。是的,他们携爱上路,奉献爱、播撒爱、收获爱,是教育界最可爱的人。
我在学习过程中曾随手写过这么一段话:谢谢支教岛帮我们成长,谢谢支教岛帮我们找到了方向,谢谢支教岛让我们坚定了信念。两天,仅仅两天,竟然让一群沂源县的半老汉子仿佛又找到了初恋的冲动。因为支教岛的精神已经澎湃于胸、根植于心! 谢谢支教岛让我们一群大老爷们又回到了青春期,热切的想和教育再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悟 · 自警者为清,以修其行
题记:最好的办学条件就是有一群愿意为教育付出的人。
支教岛的学习是充实的。每一天的跟岗学习的时间都被“压榨”的满满当当,晚上还要进行研讨交流。为了完善最后的发言,几个哥们更是轮番赤膊上阵,两点睡的、三点起的,呼噜声与落笔声相映成趣,红眼睛和蓬松头同星月争辉。和我一样,大多数伙伴在去的路上还憧憬与栈桥、五四广场、奥帆基地来一个热切的拥抱,但直到返程竟没有心思去闻闻海风的味道。
支教岛的学习是富有戏剧性的。前几天是热闹的,一家人凑在一起谈支教岛的某一位校长、聊某一节课、说某件抓眼球的事,总是你先一言我后一语,感叹一番、羡慕一番,甚至偶尔也争论几句,热闹非凡。但后两天是安静,常常是某一个人躺在床上发呆,或者某两位窃窃私语,眼睛里不见了初时的兴奋,却时不时会闪现出一丝明悟的火花。
是的,我们在思考。支教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思考之门。让大家不自觉得进行思考,思考自身、思考学校、思考未来。
思考:如何做一名好校长?
一个好的学校必定有一个好的校长 ,一个好的校长也会成就一所好的学校。从一定程度上讲,校长的素质和思想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
本次学习所接触的支教岛的几位校长无疑是非常优秀的。我们佩服李淑芳岛主的求知笃行,折服原红校长的严管巧理,惊叹王建娥校长的戏里戏外,惊艳杜吉新校长的锦绣赋,沉浸在鉴鉴妈的国学课堂,愉悦于宋林林校长的活润校园。通过深入接触,我们也知道他们并没有比我们多的沃土,催生这么一批优秀校长的唯一条件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不可否认,我们与那些优秀校长们相比差距巨大。现在的我们也急切盼望发展,而发展就意味着转变。学校想要发展,首先需要转变的就是校长 。
那么,我们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校长?
首先,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校长。要拿起笔杆,捧起书本,不断学习。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积极丰富知识内涵,解决知识饥荒,以发展的眼光、科学的理念形成自己的思想,并将思想转化为师生共同的行为。
其次,要努力成为智慧型校长。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掌握熟练的管理技能,知人善用、严管巧理,打造自己的团队,吸引一部分追随者,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教师成长,成就教师、发展学校。
最后,要成为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校长。我们要努力提升我们的格局,胸怀天下、脚踏实地、着眼未来,牢记初心使命,牢记责任担当,履职尽责。要做一个甘愿为教育付出的人,然后感召和带领一群愿意为教育付出的人,一群人、一生情、一件事,至情、至性、至深、至爱,让教育成为大家的共同信仰。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必须从学校的发展出发爱我们的学校,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爱我们的老师,从孩子们的未来出发爱我们的学生,用心、用情、用功,只有德位相配才能带领学校走出精彩。
行 · 自强者为高,以举其业
题记:嘴长莫若手短。
做事有两怕,一怕眼高手低,二怕只说不做。我们有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有了良序发展的思路,就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让理想在实践中绽放美丽。
嘴长莫若手短,我们要立足校情,把学习感悟内化为自己的治校理念,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自强不息。
行动方案:三联三动,努力打造高质量的农村特色教育。
一、发展理念
2021年起,党中央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给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首先,要坚决扭转农村学校所谓的“偏”“远”“小”的错误认识,要让老师特别是学校校长和领导者认识到,所谓“偏”是校长老师们的思路偏了,所谓“远”是我们离基本的教育规律远了,所谓“小”是我们的格局小了。
其次,要杜绝“教育孤岛”现象,大胆“推倒围墙”办教育,要解封校长们的心墙,推倒学校所谓的圣墙,充分挖掘和整合农村特有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联动”机制,把“小学校做大”“穷学校做强”。
二、发展策略
(一)三联:联合校内、域内、域外教育资源,积极打造发展共同体,弱校做强、小校做大、薄校做活。
1、校内联合
各学校要积极成立教师发展共同体,变单兵作战为抱团发展,鼓励并支持“一部分人先强起来”。学校要舍得投入,要给那些“想进步”“能发展”的教师量身定做职业发展规划,积极为他们搭建平台,想路子、出点子、给机会,帮助青年教师专业加速发展,提高他们专注教学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学校要提升自己的“造血”功能,积极推行“造星”计划,培养自己的“种子选手”,打造学校的“金牌课堂”,逐点突破,把弱校做强。
[if !supportLists]2、[endif]域内联盟
区域内学校要形成发展联盟,实行区域联动、人才流动、优质资源共享。区域内组建校长联盟、学科联盟、教科研联盟等,通过校长论坛、名师走教、资源分配等手段捆绑发展,以各学校发展需求为中心,整合域内优质资源,把资源用大,把小校做大。
[if !supportLists]3、[endif]域外联系
积极联系和争取域外名校、优师,通过外出学习、定点援助、结对帮扶等方式,学习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实现快速发展。主动联系和引进校外资源,拓展学校教育渠道,丰富学校教育内容,实现协同发展,把薄校做活。
(二)三动:通过“借”“创”“立”三项行动,努力打造高质量的农村特色教育。
[if !supportLists]1、[endif]借:一是借力,二是借势。
一是利用各种联动机制,借助域外名校、名师资源,通过援建、共建等手段与先进学校协同发展,走巧路、抄近道,实现快速发展。
二是顺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势,积极融入到发展洪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借势而为、顺势而起、应势而兴,主动作为、率先发展,努力争取时代红利,力争领头雁不放马后炮。
2、创:创特色
农村学校的发展既要低头上坡,更要奋蹄争先。我们既要大刀阔斧的借助外力和经验,更要小心翼翼预防“万般拿来主义”。每一所学校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我们要追求的齐头并进百花齐放,同时更要预防根浅萍浮千篇一律。
学校必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加强文化意识,相信自己的老师、相信自己的学生,立足学校实际,从学校的历史传承,从自身的独特优势,甚至借助某一位教师的特长专能,因地制宜找准学校发展的切入点和爆发点,找亮点、求突破,形成“成体系、有亮点、能持久”的校园特色项目。
3、立:立品牌
每一所学校都要有自己的样子,每一所学校也要有自己的名片和品牌。农村学校既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更要坚持和发展农村特色,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方针指引下,走农村学校特色发展之路,出亮点、立品牌,努力闯出一条“高质量农村特色教育”发展之路。
首先,要依托农村学校地域优势,积极发掘乡土教材和田园教材,并与当前教育发展要求相契合,赋予其时代化特点,开展高品质的现代化农村教育。
其次,要积极开发和传承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一是积极整理和开发当地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景点传说等,将地域特色融入学校教育内容,保护历史传承,保留时代印记。二是大力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引进一些适宜学校开展的当地非遗项目,践行文化自信,丰富学校教育内容,拓宽学校课程体系,发展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农村学校教育特色。
最后,要勇立潮头,以发展的眼光积极探索“高质量农村特色教育”发展道路。敏锐捕捉教育热点,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后,我们率先成立课题组,积极研究农村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现在已完成开题报告,尽管现在仍然属于“草根”课题,但也是向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出可喜一步。
总之,农村教育不代表落后,只要我们积极打造富有农村特色的课程体系,让农村教育文化内育、特色内生,农村教育也可走在时代的前沿。
后记:“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同舟共济者赢”,支教岛教育的兴起和成功在于他们有共同的信仰,有一群愿意为教育付出的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沂源乡村教育的振兴需要我们用爱去浇灌、用情去培育,努力奋斗且自强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