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阅学生的作文一直是我头疼的事,为什么呢?看到的文章都是无病呻吟之作,语言干涩,内容空洞。看着这样的文章,无味无趣,很容易疲劳。
这不今天又得批作文了,突然我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一篇写文化长廊的文章映入眼中,虽然字迹潦草,但是语言生动,绘景抓住核心,生动形象,并且课文中的精彩语言以及诗文都能恰如其分地运用。
这个学生在班里,语文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并且还是最差的那一类,这次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出众的文章,原因就是他对所写内容熟悉,他亲身经历了那段生活,对那段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体验深。也就是说那段景感动了他,所以他才会信手拈来,娓娓动听。
同样身处同一个校园,看着同样的景物,但是有的人只是把那些东西看在眼里,根本不会在心里投下任何的感觉。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也只是浮于表面,触不到这些景的本质,自然也就不会写出触动人灵魂的东西。写出来的东西只会让人感觉到做作,空洞,无病呻吟。因此要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除了要有生活这个广博的素材库,还要求学生有一颗善感的心。不仅把这种景物看在眼里,不仅仅看到他们外在的形,更重要领会他们内在的神。也就是让这种东西先打动你这个观物者。感人心者,莫先乎心。只有打动自己的东西,再下笔时,才会文思泉涌,文采斐然。
于是,要想写出感人的文章,除了让学生观景赏景之外,更重要的是触发学生那颗易感的心。引导学生由景物的外形而深入到景物的实质,由眼前的实景,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的人与物。
丰厚的写作土壤,再加之一颗善感的心,外在与内在相结合,在这种情势下,才能写出让自己的文章入读者的眼,打动读者的心。
先感动自己,后才能打动读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