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的选择往往不是最后的选择,最后选择的,常是次佳的选择。”
这倒是说出了人生中一个很普遍、很真实的道理。
这原本是一个人人必须面对的缺陷世界,“次佳的选择”其实可视为一种人生哲学。
平心想想,你青年时期所读的学校、所读的科系,中年时期所任的职位、所达成的使命,以及老年时期总计一生功名利禄的成果,哪样是一等一最满意的选择?
纯然决定于自身的尚且如此,何况牵连决定于他人的呢?
能有次佳的选择,已经很幸运了!
比如在婚姻择偶方面,由于时间、空间、个人心情的条件,这三者迟速错综,稍纵即逝,很难当你认为他是最佳选择的时候,他也恰巧认为你是最佳的选择。
因为你看他是一百分时,他看你是九十分还不行,他心中也许挂念着另一个一百分。
或许他正处于一百分的巅峰状态时,你还处在五六十分的状态,旗鼓不相当,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或许你已经到了想定下来的时刻,可他还没有定下来的念头,你觉得可以挑他的时候,他觉得还需要慢慢挑。
我们常见到早过了适婚年龄的女强人在集会讨论时说:“好男人都死到哪里去了?”其实,要想慧眼识别好男人,本来就不容易。
油嘴滑舌、珠光宝气、引人注目的也许不是好男人,好男人在适婚年龄,也许一点儿也不起眼,条件平平。
等你省悟他是个好男人时,往往其身边早有了“庸庸多厚福,丑丑做夫人”的另一半,你只好徒叹自己冰雪聪明、才能出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