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参悟(十一)

作者: 大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6-22 06:21 被阅读63次


【经文】 无苦、集、灭、道。


〔浅释及参悟〕

一、 什么是”四圣谛”

苦、集、灭、道,佛教称为”四圣谛”。

”谛”是审实不虚的意思,即指苦、集、灭、道四种正确无误之真理。此四者皆真实不虚,故称四谛、四真谛;又此四者为圣者所知见,故称四圣谛。 “苦、集、灭、道”构成两对因果关系:

苦是果,集是因,苦果是由集因而造成;

灭是果,道是因,入灭是由修道而成就。

四圣谛是佛教的核心教义,它告知人们,无论是何种困难,只要依照如上四个步骤,就一定能战胜困难,“离苦得乐”。

二、四圣谛的内容

(一)苦:最基本的苦是生、老、病、死,从出生到死亡之间,为了求生存、求安全欲的满足,便有贪生怕死的苦,你争我夺的苦,因此衍生出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

(二)集:是聚集受苦的原因,就是由于造就种种业因,才感受种种苦果。“集”是佛法里面的基本观念,称为业感缘起。造业就能感到果报,果报是因为造业而有,这便是业感缘起。造业受报,就好像在山谷中喊叫一声,就有回音。当我们有行为就有反应,没有行为就不会有这种反应。修行的行为是集善业,如果以有我之心,集了善业也有业感。学佛的 人,当以不求回馈的心,来做利益众生的事,便是无相行。如《金刚经》所说:“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也就是度了一切众生,自己并不认为自己是度了众生的人。到了这个程度,就没有集了。

(三)灭:是灭苦与断集。使受苦的原因不再发生,即使已集的苦因未消,苦报仍得去受,但已实证无我的人,不会厌苦,便等于无苦。如果你尚未解脱生死,若能釜底抽薪,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也算是做着灭苦的工作。一边受苦,一边不再制造苦的业因,这就是修持灭苦之道;不但灭了苦,同时也断了集。有善根的凡夫们,虽已知道要灭苦断集,唯因业力重,障碍多,以致心不由己、身不由己,无法不造生死业,所以需要修行的方法,那便是修道、断集、灭苦。

(四)道:修道可以帮助我们渐渐地达成断集灭苦的目的。道的总则是戒、定、慧,并称为三无漏学。

“戒”是不当做的不得做,应当做的不得不做,否则便是犯戒,便应立刻忏悔。如此便能使得苦的原因渐渐地断绝,苦的结果乐意地接受,苦就越来越少了。

“定”是使得浮动的情绪心获得安定、平静,不再自恼恼人,不再制造苦因,若在定中,自然不会犯戒。

“慧”有两种,一是有漏慧,一是无漏慧。有漏慧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知识、见解、智慧。无漏慧是无我的智慧,断烦恼是它,度众生也是它;离苦是它,救苦也是它。

三、“无苦、集、灭、道”的含义

修行的初步,是要修行苦、集、灭、道四圣谛法的。 然而,佛陀以一个“无”字提醒人们,四圣谛等法仅仅是灭苦的方法,苦去除后,不应再执着于所使用的方法与理论,才能真正达到无牵无挂的境界。破除对理论、观点和见解的执着,这是《心经》中悟空的第二层含义。

相关文章

  • 《心经》参悟(十一)

    【经文】 无苦、集、灭、道。 〔浅释及参悟〕 一、 什么是”四圣谛” 苦、集、灭、道,佛教称为”四圣谛”。 ”谛”...

  • 《心经》参悟(九)

    【经文】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昧、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

  • 《心经》参悟(十)

    【经文】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浅释及参悟〕 “无明”与“老死”:佛教把人的生命全过程分...

  • 《心经》参悟(十二)

    【经文】 无智亦无得。 〔浅释及参悟〕 智: “智”作“般若”解,亦即智慧、能知能求的妙智。 得:“得”为所证的佛...

  • 《心经》参悟(十四)

    【经文】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浅释及参悟〕 无有恐怖: 恐怖即恐惧害怕,当一个人从不懂修行到正在...

  • 《心经》参悟(二)

    【经文】 观自在菩萨…… [浅释及参悟] 观自在:观世音菩萨的梵文Avalokittesara,翻译成中文叫观世音...

  • 《心经》参悟(一)

    《心经》题解 《心经》的全称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摩诃”,大的意思,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 正如中国文章...

  • 《心经》参悟(三)

    【经文】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浅释及参悟〕 行深:“行”,修行; “行”有深有浅,由浅入深,“行”到“深”时才能...

  • 《心经》参悟(七)

    【经文】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浅释及参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与色是一体的,不...

  • 《心经》参悟(十三)

    【经文】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浅释及参悟〕 菩提萨埵:即菩萨。 ”菩提”是大彻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经》参悟(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ypqctx.html